中新社北京一月十日电(记者孙自法)它身高八十厘米、能向你问好、能与你对话、还能听命于你的指挥……它就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最新研制的移动机器人。
记者今天从中科院自动化所获悉,该所已成功研制出集多种传感器、视觉、语音识别与会话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和仿生机器鱼。
该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实验室侯增广副研究员介绍说,移动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运动机构,传感器由位于机器人底层的十六个触觉红外传感器、位于机器人中间两层的十六个超声传感器和十六个红外传感器、位于机器人顶部的摄像机(CCD)等组成。
移动机器人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础上,完成感觉周围环境的情况、变化等各项外界感觉功能,再由“心脏”--中央处理器(CPU)将获取的各种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处理,从而使其理解自己的状态和所处外部环境信息,实时做出运动控制决策:躲避障碍物、寻找最优路径;实现自主移动、定点运动、轨迹跟踪、漫游等。
侯增广称,一方面,移动机器人无需人的干预,能自主完成运动导航、躲避障碍物等功能;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对它实施各种方式的控制,包括可通过键盘和鼠标发送控制命令、执行人发给它的语音命令、通过互联网络对其进行遥控等,有了这些多样化控制手段,使得机器人也可为包括盲人在内的残疾人提供服务。
中科院自动化所给这位移动机器人取名为“CASIA-I”,它直径四十五厘米,运行最大速度为每秒八十厘米,可广泛应用于医院、办公室、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公共场合的服务、作业、展示与娱乐,以及个人家庭服务等诸多方面。
该所同时研制出的多仿生机器鱼群体协作与控制仿生机器鱼,是参照鱼类游动的推进机理,利用机械、电子元器件和智能材料实现水下推进的运动装置,具有低噪声、高效率、高机动性、高隐蔽性等特点。
研制专家说,仿生机器鱼研制成功,将为中国深入研究水下仿生推进的水动力学性能,建立高效、高速、高机动性的微小型仿生机器鱼平台;开展多机器鱼协调游动的水动力学模型研究、多机器鱼协调运动、队形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为未来水下机器人的微小型化、群体协作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