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华声视点》载文分析“倒萨”战争的变数(图)

2003年01月20日 17:54


  战争一旦爆发,伊拉克将面临比1991年海湾战争更大范围的打击,不知道萨达姆这次能否渡过难关。




如果美军推进到巴格达城下,一场残酷的城市战恐怕难以避免。

  (声明:刊用《华声视点》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华声视点》。)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大获全胜,此后美军打赢了科索沃战争,又在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而伊拉克遭到了连续十多年的封锁和禁运,可谓元气大伤。从国力、军力、士气等方面美国都占有绝对优势,一但战争爆发,美国方面胜算较大。但是不能简单的在强大和胜利之间划上等号,“倒萨”战争并不能看成上次海湾战争的翻版。

  宣传战转入劣势

  海湾战争中美国不但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大获全胜,而且在宣传战上也战果辉煌。美国的宣传战成功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加剧了伊拉克前线军队的崩溃,而且放大了高科技武器的作用,以爱国者防空导弹为例,战争中美方宣传说拦截飞毛腿导弹的命中率达90%,但从战后的调查看实际战果连25%都不到。美方的夸大宣传,一方面推销了大量武器,另一方面在潜在的对手国内散布了恐美症。其次是苏联解体后,世界力量格局失衡,西方国家占据了主流舆论。第三,美国总结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宣传战失败的经验教训,不但军火资本积极向传媒业渗透,政府也加强了对新闻报道的控制,九·一一之后五角大楼中还增设了专门机构——“战略影响局”。

  最近有消息说美国正试图收买半岛电视台,但是伊斯兰世界的声音是无法压制的。海湾战争后美军长期驻扎在海湾地区,以及巴以冲突加剧等问题导致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增加。即使在那些国王和酋长支持美国发动战争的国家里,民间反美情绪也日益高涨,不时发生当地群众和美军发生冲突事件。从海湾地区的历史上看,由于伊斯兰宗教势力的存在,这种民间情绪是不可小视的。1980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亲美的巴列维国王被推翻,数万名美国“顾问”被赶走,美国丧失了石油利益和治外法权。

  未来“倒萨”战争中,美国已经丧失了道义优势。美国在宣传上只有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论和伊拉克人权两张牌可打。但是美国自己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远多于伊拉克,而且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发动细菌战、化学战劣迹斑斑。这种强盗告小偷的逻辑很难令人信服。至于美国在海湾地区打人权牌更是个笑话,小布什一面大骂伊拉克国会是“橡皮图章”,一面又和那些连国会都没有的酋长们搂搂抱抱。为了支持“倒萨”战争,美国媒体的嘴巴仍然很大,但是效果无法和海湾战争时期相比。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我想说的是,美国在信息领域,而不是军事领域,正经历失败。”

  现在,美国在宣传战方面一边倒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如果伊拉克方面善于利用媒体,将对美国的军事行动造成不利影响。

  兵力和作战区域

  如果美国以推翻萨达姆为目的,由此会带来两个变化:1、美国地面部队作战区域势必扩展到伊拉克全境,而上次海湾战争的作战区域仅限于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2、美军势必和伊拉克全军作战,而上次海湾战争时主要作战对象仅限于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军。

  1991年海湾战争中31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总兵力达70万,地面部队有54万之众。当时伊拉克总兵力120万,其中在科威特的伊军有42个师是作战的主力,战前美军情报部门估计伊军在科威特战区兵力总数为54.5万人,而战后查明由于伊军普遍缺编,实际只有35万人,空袭中15.3万人开了小差,0.9万人被炸死,1991年2月23日地面战开始时只有18.3万人,多国部队对科威特伊军占有5:1的兵力优势。可见海湾战争中高科技武器作用虽大,但是多国部队的兵力优势仍然对战争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未来的“倒萨”战争中,美国方面所能投入的总兵力比1991年海湾战争时减少了近一半。即使加上2万英军,也只有30万兵力。美国可征召的国民警卫队和后备军有二十多万人,但由于这些部队缺乏训练,不适合一线作战,大多用于支援和后勤,而且美国加强本土防卫也需要大量兵力。伊拉克方面现有总兵力43万,其中地面部队37.5万,美、伊现有地面部队兵力对比为0.5:1。伊军地面部队现有兵力虽少,但架子很大,共24个师又16个旅,这样的编制可以轻易扩充到70万以上。如果开战,伊拉克还可以动员大量后备军。2002年7月底,伊拉克已经开始了训练工作,到现在5个月的时间已经足以完成步兵训练课程,这些后备兵除补充正规军外,在巷战中也可以发挥作用。

  在未来“倒萨”战争中,美军面临着作战区域扩大了十倍以上、总兵力减小一半的矛盾,虽然美军在武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但是战场上的兵力对比不利于美军,这种情况将限制美军作战行动的灵活性,拖延作战时间,增加风险。

  后勤补给

  海湾战争中美国出动了25%的作战师,然而却需要出动72%汽车兵为之提供保障。从物质条件看,美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无疑优于伊军,但补给线的条件对后勤的影响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伊拉克战区的补给线可分为路上、海上和空中。

  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陆上补给线从巴格达一直到科威特,这是伊拉克军队后勤保障的主干道。由于美军空袭,特别是炸断了桥梁,科威特的伊军补给几乎断绝,这种情况加速了伊军的崩溃。而美军的陆上补给线比较安全,从朱拜勒等大港上岸,最远运到幼法拉底河前线。这条路线的一多半距离是平行于沙伊边境的输油管线公路,不但路况好,而且在多国部队防线后方,比较安全。进入伊境的一段在多国部队左翼迂回部队后方跟进,同样远离伊拉克军队的打击范围。整体上看,伊军补给线长,且不安全;多国部队补给线短,有部队掩护。多国部队的大型运输车辆就是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未来“倒萨”战争中,美伊双方的补给线条件有很大变化。如果伊军主力在巴格达等主要城市外围作战,可以从就近的工厂和仓库取得补给,而且物资、弹药可以分散在沙漠里,不需要长途运输,受空袭威胁小,美军将难以切断伊军补给线。而美军却需要维持多条从科威特到巴格达的补给线(正好是上次战争伊军的补给线)。这些补给线和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平行,沿途分布着大量伊拉克城镇。由于美军兵力较少,无法完全控制这条补给线,伊拉克即使不能切断它,也可以不断派小分队进行袭击,降低该补给线的运输量,从而遏制围攻巴格达美军的作战能力。

  美军的海上补给线和空中补给线比较隐蔽,但由于巴格达地处内陆,美军海上补给物资必经陆上线路转运。空中补给数量少,可以支持师以下的小规模作战行动,难以维持数十万大军的需要。

  监控系统

  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是美军作战的效率倍增器,也是伊拉克军队的软肋。

  海湾战争中,美国成功地切断和监控了伊拉克的指挥系统。而美军却可以做到消息灵通指挥顺畅。但是美国先进的军用卫星毕竟数量有限,只能短时间集中使用,否则就会影响世界其他地方的美军。以GPS卫星定位系统为例,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改变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发射平面,改善了该系统星座的卫星分布,支援了战区的美军。几乎全天都有足够的二维覆盖(纬度和经度),一天中有19个小时的三维覆盖(纬度、经度和高度)。相比之下,北卡罗来纳的布雷格堡的部队,每天只能有15个小时内有三维覆盖。侦察卫星也是同样,为了维持对伊拉克某地一天几次的高频率侦察,对中国某地的监视频率只好下降到几天一次的程度。可见,美军无法长期维持对一个地区严密的卫星监视。

  目前,由于伊拉克战线缩短,主要作战区域位于大城市附近,伊军可以更多的依赖有线通信,使美军难于干扰、窃听,进一步提高伊军的作战效率。

  城市战

  城市战主要依靠步兵进行,以分队独立战斗为主要方式,以争夺建筑物为主要目标。城市战的上述特征极大的限制了美军高技术武器的侦察能力、远程打击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发挥作用。如果说沙漠是美军最理想的战场,那么城市就是美军最不理想的战场。然而城市战又是难以避免的。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担负攻击科威特市任务的是2个美国海军陆战师,还有其他盟国的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近战能力强,编制大,战斗步兵多,是美军中最适合进行城市战的部队。尽管美军兵力强大,然而美军还是采取了把科威特的伊军赶出科威特市在郊区消灭的战法。最终美军在科威特市区内只进行了针对散兵游勇的清剿行动。

  海湾战争后,美军不断推出新理论。美国陆军军事学院院长罗伯特·斯格尔斯将军认为城市是对美军的陷阱:“采取间接路线,用时间获得我们的优势,以及让敌人防守的城市自己崩溃。”

  美军城市战的另一张王牌是化学武器。美国的宣传机器现在开足马力宣传伊拉克的生化危机,这样一方面找到了发动战争的借口,一方面也给美国使用化学武器做了舆论准备。五十多年前,美国宣传机器还曾经发起过一场美化化学武器的宣传攻势,美国主流媒体当时的观点认为非致死性化学武器是一种人道的武器,这次宣传攻势是在美国化学兵的资金支持下进行的。越南战争中,美军的化学战主要用于反游击战,其放毒规模仅次于一战。美国从1962年开始大量使用刺激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和植物杀伤剂,主要有CS刺激剂,广泛用于封锁、火力准备,攻击,封锁突破口等行动,这种毒剂有强刺激作用,浓度大时会致死;BZ失能剂(前不久的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中俄军使用了类似毒剂),可以使人昏睡,通常用于进攻和压制防空阵地。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运往战区260万发化学炮弹、13000枚重型化学炸弹,900具VX毒剂布洒器。另外还储备了化学战剂18700吨。(同期伊拉克只有4000吨毒剂)。上述美国化学武器的主要用途是对伊拉克进行威慑,但在城市战阶段,美军为了减少伤亡,极有可能大量使用非致死性化学武器。

  在未来,如果美军推进到巴格达城下,一场残酷的城市战恐怕难以避免。但是巴格达地处底格里斯河旁,西面还有幼发拉底河,这样的地理环境使美军不但无法切断巴格达的水源,而且美军的围城行动也将被大河分割成数个难以联系的部分。从兵力机动、后勤保障的角度看是不理想的。如果美军采取围城战法,在2003年1月底发动战争比较理想,这样在炎热的夏季到来之前,美军还有充足的时间。如果拖到春天开战,美军在巴格达城外度过夏天将是非常难熬的,对美军的士气打击会很大。如果美军强攻巴格达,那么附带的平民伤亡会很大,如果美国不能控制舆论,其暴行公之于众,又会反过来影响美国公众对战争的支持。拖延的时间越长,对后勤补给的压力就越大,伊军破坏补给线的效果就越好。

  美军和伊军虽然是老对手了,力量悬殊也很大,但是这次战场转移到伊拉克境内,美军不得不面对由此产生的新问题,而伊军方面的有利条件却增加了。上述宣传战、兵力、战区、后勤、城市战等因素的作用是交织在一起的,战争的胜负最后要看美伊双方如何趋利避害,做充分的战争准备和正确地指导战争。

  文章来源:中国《华声视点》

  原标题:“倒萨”战争的变数

  作者:李克峰


 
编辑:周悦

相关报道:华声视点:我的2002年——年终中国文化评弹 (2003-01-03 14:33:56)
          《华声视点》:“三通”:大势所趋 临界突破 (2002-12-10 10:36:04)
          《华声视点》:阿拉法特--在困境和尴尬中做人(图) (2002-11-28 15:35:12)
          《华声视点》:探访京城的“心理疗伤小组” (2002-11-27 09:28:18)
          《华声视点》文章:布什的钟情之地--私人牧场(图) (2002-10-18 10:05:46)
          《华声视点》:中国姓氏中的遗传密码 (2002-10-17 09:10:36)
          《华声视点》:都市中的抑郁症候群 (2002-09-13 15:42:3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