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六日电题:中国并没有造成全球通货紧缩
--访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师华而诚
中新社记者 赵胜玉
针对国际上一些媒体声称中国正在变成为生产竞争性产品的世界工厂,因此造成了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压力的观点,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七年担任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师的著名经济学家华而诚(Erh-Chenghwa)在接受本社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中国并没有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相反,中国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他说,日本当局最近宣称中国出口了通货紧缩,人民币应该升值。这是一种不可信的论点。通过上面的论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作为一个有世界竞争力的出口商,它在世界经济中起着促进全球福利增长的作用。尽管存在降低全球市场价格这一事实,但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却极大地增加了家庭的实际收入并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增长。
华而诚说,受到中国低成本出口压力,尽管有些国家被迫重新配置多余的资源,并因此产生了一些问题和痛苦。但恰恰是通过这种调整过程,才能做到使全球资本更加有效地得到配置。跨国公司在这一过程中选择中国建厂,从而为世界市场(包括中国市场本身)生产并转移技术,其作用就像沟通资源配置的渠道一样。更加强大的中国经济通过更高的进口额将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进而降低了全球通货紧缩的风险。
作为证据,中国在二00二年已经成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出口商的主要出口市场。华而诚因此说,中国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整合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正如更加开放的世界贸易和投资机制的作用一样。他认为,需求衰退是全球通货紧缩的罪魁祸首。需求的缩减因为它同时减少产出和就业,因而是全球通货紧缩中最大的破坏因素。事实上,美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最近的五十年中由科技投资导致的最大的科技投资市场的泡沫破灭之后,一直挣扎在不确定的经济复苏之中。由于其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被赋予很高期望的投资回报看来并不现实。失业率的回升和它造成的疲软的劳动力市场威胁着消费需求的稳定。欧元区和英国的总需求也正在衰退,以致欧洲中央银行最近采取二00一年以来首次把利率降低了五十个基本点的措施。日本的经济增长微乎其微,虽然不断采取财政刺激措施,但并没有复苏的迹象,其可见的结果只是世界上最高的政府债务的堆积。他指出,结构性改革可以降低全球通货紧缩的压力。政府部门通常运用刺激性宏观经济政策来抵御通货紧缩压力。例如,美国政府的预算余额从二00一年的盈余转变成二00二年相当于GDP总额百分之二点八的赤字。然而,对抗周期性通货紧缩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只有在通货紧缩的内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时才会有效。如果结构障碍是通货紧缩的首要因素,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甚至可能因延迟实行结构调整计划而变得更加有害。日本显然就是个例证。缺乏通过结构改革恢复国内需求的决心,日本只能选择通过日元贬值或相应地要求她的竞争者货币升值的办法来刺激外部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关注近期美元的疲软并且希望通过干涉阻止美元下滑。这也正是为什么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所在。
华而诚认为,同样地,美国经济需要加强对公司的管理,以重拾投资者的信心。公司层次的结构调整需要精简上次经济繁荣期建立起来的机构并使其更有效率。对欧元区来说,一致的看法是需要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僵化状态。同样的道理,中国如果想继续依靠财政赤字来刺激国内总需求的话,重要的是要在充分考虑了结构改革需求的基础上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