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瞭望》:超强“软肋”--制约美国的十大因素

2003年03月25日 10:18

  中新网3月25日电 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发表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刘建飞撰写的文章《超强“软肋”--制约美国的十大因素》,文章剖析了在伊拉克战争进行之时,世界多极化的力量和美国自身的“软肋”,依然如故地制约着美国的“一超”战略。现将全文刊载如下:

  美国单边“倒萨”战争似乎使美国获取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也使美国的“一超”战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然而,美国并不能由此踏上通往单极霸权的坦途。且不说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利弊得失还有待于观察,就是真的一切都遂了美国的心愿,原有的横亘在美国“一超”之路上的诸多障碍并未因之而消失或减弱,世界多极化的力量和美国自身的“软肋”,依然如故地制约着美国的“一超”战略。

  因素之一:美国的综合实力并未因“倒萨”而明显增强

  “倒萨”固然使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地缘战略优势有所增强,但是作为综合实力中最基本要素的经济实力并没有什么改变。美国的经济总量接近世界的1/3,按约瑟夫·奈的说法,在经济上,美国只是三极(美国、西欧、东亚)中的一极,这种格局在相当长时间内恐怕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在政治层面上,更不是美国的单极世界,而且其发展趋势越来越远离美国所希望的目标。在这次伊拉克危机中,联合国最终没有顺从美国的意愿,表明美国对联合国的控制力下降。那些反对美国单边动武的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敢于同美国“顶牛”,表明美国的影响力减弱,而这种影响力是美国维护霸权所不可缺少的“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就是美国最为倚重和引以自豪的军事实力,也并非像某些人所夸耀的那样“天下无敌”。单就战略核武器来说,俄罗斯就可以和美国比比高低;其他核国家的核力量虽然与美国有很大差距,但是作为威慑手段已经足够,如果真的爆发核战争,100枚核弹头与1000枚的功能是相等的。在信息时代,战争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像布什所称的那样,“9·11”事件是一场战争,那么在这种战争中,美国的先进武器并不能发挥多大优势,美国的军事实力也就因此大打折扣。

  因素之二:美国“一超”战略遭受着国内政治因素的制约

  美国“一超”战略虽然是国家的对外战略,但每一届政府所确立的具体目标和实现方式却打上了党派政治和利益集团政治的烙印。布什政府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明显地带有军工复合体和保守主义色彩。偏好赎武主义不能不使人将之与布什内阁的军方背景联系起来,当初竞选总统时,布什得到了军方的鼎力支持,当然他要给予回报。布什上台后的ABC(AnythingbutClinton逢“克”必反)政策明显是为了党派利益,自然会遭到民主党的抵制,达斯勒、李普曼等民主党要员反对布什政府的单边“倒萨”政策,就是明显的迹象。国内缺乏统一的意志,必然造成政府行为能力的弱化。

  因素之三:美国全球战略含有自我制约的因素

  美国全球战略总目标是实现单极霸权,为此它要遏制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和崛起,但是“9·11”后,美国又将“反恐防扩”作为第一要务,为此它必须同其他大国合作。此外,美国全球战略还有扩展经济、推进民主、维护地区安全等要务,这些也需要同其他大国合作或接触。遏制与合作及接触这对矛盾一直纠缠着美国同其他大国的关系,制约其发展。这一矛盾反映了美国全球战略不同目标之间的矛盾。美国要反恐防扩、振兴经济、推进民主、维护地区安全,就必须同别国合作,而这又有利于它们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全球战略总目标的实现;如果不同别国合作,美国又不可能实现反恐防扩等目标,全球战略总目标也不能实现。

  除了上述来自美国自身的制约因素即“内因”外,还有许多“外因”也制约着美国“一超”战略的实现。

  因素之四:大国关系制约“一超”战略

  在伊拉克危机中,法、德、俄、中、印这些有影响的国家都没有追随美国,而是根据自己的原则和利益坚持自己的立场。虽然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同美国的关系,但是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利益,不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就拿俄罗斯来说,虽然“9·11”后普京政府在拉近俄美关系上下了很大功夫,在削减战略武器等问题上同美国进行了很好的合作,但是涉及自己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俄却不惜向美国说“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美国的新国家安全战略中,印度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美国战略家看好印度未来的发展前景,认为印度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所以必须拉住印度这个“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然而,印度在伊拉克危机中的立场表现出印度并不想在外交上依附于美国,而是要走自己的路。大国同美国的关系直接影响美国“一超”战略的实施。美国要想真正实现单边霸权,要么遏止这些国家的发展,使其将来无力挑战自己,要么使它们顺从自己,变成自己的盟友或准盟友。但是这两点美国都难做到。

  因素之五:美国的联盟体系面临着瓦解的危险

  联盟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所以美国历届政府都把发展同盟友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北约和美日同盟是美国走向单极霸权之路的两个车轮子。通过这两个联盟,美国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纳入了自己的力量体系内。冷战后,美国为加强这两个联盟可谓是煞费苦心,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的盟友们都给予美国力所能及的支持。然而,在这次伊拉克危机中,法、德的表现却令美国大为失望和恼火,北约发生分裂,就连美国的近邻加拿大也没有与美国站在一边,使用着美国安全保护伞的土耳其在此关键时刻竟然开出了高价买路费。如果放眼全球可以看到,坚持支持美国的主要是一些海洋国家如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就连美国后院的智利和墨西哥也没有在联合国安理会中迎合美国的要求。

  因素之六:在美国单极霸权之路上,最让美国头痛的是那些“压不垮、感不化”的反美“钉子户”,即所谓的“无赖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

  美国要领导世界,充当世界警察,必须先把它们解决掉,否则何以能在盟友中树立威信,又何以能让世界认可它的“领导地位”。然而,“消灭”这些“无赖国家”又谈何容易。这些国家中的多数都是伊斯兰国家,它们的反美倾向有着深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的根源。美国这次“打伊倒萨”就抱有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意图,希图仿效日本、德国模式来对伊拉克进行“民主改造”,在伊斯兰世界树起一个“民主样板”。但伊朗已经提供了前车之鉴,强行移植西方民主可能会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如果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又有可能刺激伊斯兰激进势力借机用以暴易暴的方式袭击美国。而且,这次“倒萨”已经表明,对这些国家进行军事打击也需要有国际法的依据,否则,不仅国际社会反对,就是美国的盟友也不全都赞成。

  因素之七:当今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的“非美因素”就是国际组织

  且不说像联合国这样的美国积极促成创建的国际组织最后都不听美国的摆布,那些独立于美国的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并在地区事务及全球事务中越来越有发言权。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不结盟首脑会议、七十七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非洲国家联盟、亚欧首脑会议、“亚信”等组织都是美国难以操控的。它们已成为联结成员国的重要纽带,并且形成一种组织合力。它们都从本集团的利益出发制定、协调对外政策,不听命于来自外部的,哪怕是超级大国的指令。

  除了上述这些直接的制约美国“一超”战略的因素外,一些世界大趋势也不利于美国单极霸权的建立。

  因素之八:世界多极化和之者众

  多极化是与单极化完全顶牛的大趋势。冷战后,虽然美国取得了惟一超级大国的桂冠,并且其综合实力也确有相当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多强”的力量也有大幅度提升,美国惟一超级大国地位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另一个超级大国消失而造成的。美国的许多战略家也都看到,“一超多强”或“单极与多极并存”格局将继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格局的发展趋向是多极化而不是单极化。

  因素之九:全球化是举世公认的大趋势

  全球化强化了原有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使一些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有可能实现快速崛起。全球化还使全球性问题增多,诸如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全球性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议题,它们危害全世界的安全,更危害美国的安全。而解决这些问题单凭某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通力合作。如此,美国就必须加强同各大国的合作,而不是对抗。这有利于大国综合实力,特别是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因素之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大趋势

  此次伊拉克危机所引发的全球范围的、规模空前的反战浪潮就凸显出求和平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许多国家反对美国单边动武,也是在顺从、迎合这种愿望。美英澳等国的一些政治势力抵制本国政府的战争政策,比如英国前外交大臣库克辞职,也体现了这种和平愿望的作用,而这种抵制无疑会使美国及盟友付出沉重的代价,“倒萨”的收益也会因之而大打折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各国的发展战略都很难实现。这恐怕是世界人民和许多国家政府反对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能发战争财的只是极个别的国家和利益集团。

  上述十大因素严重制约着美国“一超”战略的推进,其中有些因素如世界大趋势和美国国内因素是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沃勒斯坦在《老鹰坠地》一文中所说的:“为美国霸权做出贡献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因素同时也将是不可抗拒地导致美国衰落的因素”,“几乎没有疑问,美国未来十年在世界事务中作为决定性力量将继续衰落。真正的问题不是美国霸权是否正在衰弱,而是美国是否能设计出一种办法,使之跌降得有点绅士风度,给世界和它自己造成的损害减到最小限度。”


 
编辑:叶晓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