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国情专家胡鞍钢:中国经济可抵御第三次外部冲击

2003年03月27日 01:46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六日电(记者王永志)中国著名国情专家胡鞍钢在此间说,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两次外部冲击中,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如果把此次伊拉克战争视为第三次外部冲击的话,中国仍能迅速作出反应、灵活调整。

  胡鞍钢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进入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加快,地区一体化逐步扩大,但在这一进程中没有“免费的午餐”。伊拉克战争是以战争形式出现,实际上同经济密不可分。这场战争对全球经济衰退如同“雪上加霜”,但对中国经济而言影响十分有限。

  胡鞍钢指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均石油资源水平极低的国家之一,总人口占世界总量比重的百分之二十一,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十二,而石油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二点三,石油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五,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六,而且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平均年增长率为百分之四左右。石油资源严重短缺始终是制约中国发展的主要瓶颈。尽管如此,但他认为:伊拉克战争以及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和剧烈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增长影响不大。

  首先,石油消费占中国能源总消费量比重不足四分之一,石油进口量占中国总能源消费量比重只有百分之七,石油价格上涨并不是其他能源价格上涨。

  其次,中国石油净进口率只有三成,石油供给仍以国内生产为主,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国内价格成比例上涨。他认为,应警惕国内石油供给商乘机在发“战争财”,从国内消费者中获取极大的“租金”。

  胡鞍钢指出,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全球和美国出口需求下降。他认为,中国本身是一个国内需求较大、回旋余地大的国家,完全可以通过继续扩大内需,如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来抵御战争及其油价波动变化带来的外部冲击。此外,中国要加快调整石油战略,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以确保石油供给稳定的来源,开辟新的稳定的能源供给基地。

  他并建议:中国应减少各类投资风险,如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加快建立国家、地区、主要城市和重要企业多层次、多样化石油储备体系;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用油大户享有直接石油及产品进出口权,建立多种形式的石油交易市场。

  (完)


 
编辑:谭宏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