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官方媒体:不狠治借疫情发黑心财者不足平民愤

2003年04月18日 10:05

  中新网4月18日电 目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牵动人心,上下关注。然而,近段时期,一些地区却发生有人借疫情哄抬物价的情况,部分商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消费者很担心也很不满。官方人民日报今天刊载署名“龚雯”的评论文章指出,对此必须予以足够重视,防止事态蔓延。

  据了解,有些与非典型肺炎防治相关的商品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如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粮食、副食品等,近来价格迅速上涨。有的地方维生素片、口罩、中草(成)药等的售价打着滚儿地往上蹿。更有不法经营者乘机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正常的生产和流通,给全社会的防疫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文章指出,价格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近两年,有关部门在价格领域开展了专项检查,仅各类医药价格违法案件就查出4万余件,违价金额达21亿元。但药品、医疗服务等市场乱涨价、乱收费的混乱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还很严重,群众反映强烈。这次“非典型”疫情就被一些人视为“商机”,竟然置消费者的急迫需求于不顾,大肆哄抬价格,甚至欺行霸市,发起了“黑心财”。

  文章说,对这类人,不狠狠打击惩治,不足以平民愤!

  文章说,当务之急是切实加强价格监测分析,严密监控市场变化,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在生产、流通、零售各环节以及医院、卫生站,对可能引起乱涨价、乱收费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应及时进行预警预报,特别是要重点监测与非典型肺炎防治相关的商品及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市场秩序的“黑心”经营者,依法处治,决不手软。同时促进行业自律,消除各种乱涨价隐患,确保市场平稳规范,让消费者满意。除价格之外,还应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借“防疫”为幌子制售假药行为,切实为消费者构筑一道安全屏障。


 
编辑:余瑞冬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