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新闻分析:中国医疗体系能否抵御SARS侵袭?

2003年06月09日 04:14

  中新社北京六月八日电题:中国医疗体系能否抵御SARS侵袭?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中国的SARS之战初步告捷。人们在感到无限宽慰的同时,也看到中国社会疾病防治体系还存在着难尽人意的现状:孱弱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乏力的公共卫生财政支持、城乡之间卫生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有关专家日前指出,此次SARS危机无异一剂“苦口良药”,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医疗防疫体系和应急能力。

  从四月份SARS日益猖獗以来,中国政府及时对SARS这个陌生的传染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急措施。此间人士认为,透过SARS之战,可以看出中国政府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但也不得不承认,上述举动正是中国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完善的防疫体系以及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的显现。

  回顾中国卫生防疫体系的历史可以看到,建国后政府非常重视公共卫生事业,曾给予了大量的人、财、物上的有力支持与保障,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到全国行政村的百分之九十,“合作医疗”与农村“保健站”及数量巨大的“赤脚医生”队伍,成为解决中国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有效力量。

  然而随着医院的市场化,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村地区成为空白。九十年代末,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总投入中,农村卫生费用仅占百分之二十,城乡之间的卫生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分配不平等状况。

  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一百九十九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卫生投资的排位中,中国居一百八十八位。此间专家指出,从一九八O年起的二十年间,政府卫生支出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其间国家在公共卫生的投入平均下来仅为每人两元钱。在此背景下,捉襟见肘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自然十分孱弱。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老病死,而其中“病”的问题,不仅是中国亿万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也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政府不可回避的民生问题。

  专家呼吁,吸取SARS带给我们的教训,从国计民生的角度尽快建立尽快构建一个城乡统筹、一体化联动的疾病防治网络,逐步建立统一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打破目前城乡割裂的二元社会格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地区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事关民生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在采访中说,现在,农村医疗体系已经接近崩溃,要重建农村医疗体系,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应以贫民为对象,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的责任是保障贫民也有公共医疗这个底线。

  同时,在公共医疗的重建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核算体制,减少政府投入的不确定性,避免投入不足或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

  另外,在公共卫生领域应建立应急系统。各地除了建立“一二O”急救中心外,还应针对危机不确定性的特点,建立具有协调能力的快速反应机制。

  李培林指出,医疗体系的管理应该是多层次的,面对社会中存在富人阶层的状况,国家应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弥补单纯的国家医疗不足的现状,让每个人都感到医疗供给的充足。

  这位社会学家最后说,这次SARS危机对某些领域来说无异一剂“良药”。现在不仅农村没有社会保障体制,城市的社会保障体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建立城乡统筹的、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制对中国来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