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五大城市调查显示非典后民众对政府信心提升

2003年06月15日 10:51

  中新网6月15日电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南京市舆情调查分析中心刚刚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到5月25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等五大城市的大多数居民认可,经过非典考验,他们对政府的信心有提高,并对非典过后中国经济的回升充满信心。

  近3/4的公众认为,非典虽然是一个灾难性事件,但在危机背后隐藏着机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项民意调查在上述5市一共抽样访问了1000余户居民,访问通过电话进行,时间集中在5月23日25日三天之内。受访者平均年龄为40岁,男性占48.4%,女性占51.6%,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7.2%,高中(职高)学历占34.7%,大专学历占18.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9.8%。

  谣言止于信息公开

  此次调查发现,在从官方媒体得知非典信息前,40.9%的居民已经通过其他途径知道此事,并且在不同城市间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官方公开疫情前非典疫情已经蔓延开来的广州,有58.2%的居民从非正规渠道最先得知有关信息,而重庆仅为29.4%。从流言的传播路径来看,主要以“道听途说”(56.7%)、“电话”(19.4%)与“网络”(14.2%)传播为主。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有如此多的市民从非正规渠道最先得知这一事关百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信息。调查者指出,官方主流媒体的集体“失语”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政府最初对这次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反应与态度,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4月20日中央政府正式公开非典疫情报道前后,一时流言满天飞,公众也一度出现恐慌,北京等地甚至发生抢购现象,不能不说都与此相关。

  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总结了4月20日之前非典防治方面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每日通报染疫人数等一系列果断措施,使流言趋于消失,民众恐慌趋于缓解,非典疫情逐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一度沉默到大胆公开,从一时慌乱到坚持沉着应对,是政府此次应对非典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

  九成百姓对经济回升充满信心

  调查中,有7.1%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已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认为还要一个月或三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比例分别为17.3%与28.1%,三者合计占受访人数的一半以上(52.5%)。与三周前进行的一次相关的调查结果相比,在这次调查中,公众认为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

  对于非典过后中国经济的回升,90.1%的受访者表示有信心。

  超过3/4公众提高了对政府信心

  本次调查表明,通过非典事件,大多数(71.9%)受访者认为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很强”(17.9%)或“较强”(54.0%),只有极少数人(5.1%)认为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较弱”或“很弱”。

  调查还发现,有高达88.5%的受访者对当地政府所采取的非典防治措施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大大超过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比例(3.8%)。同样,有高达81.2%的公众对中央政府所采取的非典防治措施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大大超过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比例(5.3%)。这充分说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这次抗击非典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成效卓著,已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在本次调查中,超过3/4(76.5%)的公众提高了对政府的信心,仅1.7%的人对政府的信心有所下降。

  近3/4公众认为非典事件有积极一面

  调查中,有将近3/4的受访者(74.1%)认为非典虽是灾难性事件,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在非典危机背后隐藏着机遇。

  在认为非典存在积极一面的受访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67.9%)认为非典的流行会促使人们对自身的某些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深刻的反省,从而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事实上,非典危机有力地促进了卫生保健知识在全民中的普及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在非典流行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还有超过一半(56.3%)的受访者认为非典流行将迫使人们对以往推行的公共政策进行必要的检讨,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快研究对付非典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有助于推动公共政策(其中包括公共卫生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非典事件将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政府形象的改善、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契机以及新闻媒体改革步伐的加快。(作者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友华)


 
编辑:余瑞冬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