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随笔两则:职场即情场 美女生存

2003年07月03日 13:54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联系电话:68994602)

  职场即情场

  其实写字楼不过是个分层的巨型火柴盒,无论是整洁还是脏乱的办公桌,都是个灶台。液晶显示屏和鼠标并不比炒勺和五香粉高明多少。如果说还有一点值得依恋,那就是这儿可能会上演爱情。尽管你对朝九晚五的生活抱有充分的怀疑,但办公室里有个心动的,总比你那光是劳动的好。

  所以我的理论就是:职场即情场。高明的老板是不会明令禁止员工“内部发展”的,特别是那些本就是夫妻档经营的公司,自己先玩上了裙带关系,又怎好意思不让别人点灯。公司也好,Office也好,从表面上看,是工业社会的经济组织,但从人的角度而言,它不过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交往和沟通的中介。

  人本是个群居动物,时光流转到今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弱,但情感的渴求依然火烧火燎。所以只有在信息化的今天,甲男与乙女才习惯于隔着肉体,玩点肉味十足的游戏,例如网恋、网交、网婚什么的。人与人真正沟通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人们就特别珍惜在办公室的邂逅。借着干事业的名,顺便成全一个家业,我认为,也是一个高明的选择。我的一个朋友曾吹嘘,他每次跳槽都会与新公司的前台来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纠葛”,后来我有缘拜见该前台的尊容,发现是恐龙本色,迥异于我头脑中所有前台形象。于是欣然问朋友,他解嘲道:(我)命苦不能怨政府,(她)长得丑不能怨父母。男人总希望能发生艳遇,这种向往可不分是在办公室内还是在办公室外。对男人而言,办公室有个漂亮的女同事,永远都是一个兴奋点,足以让他不再对老板的那张老脸耿耿于怀。

  说到职场即情场,就不能不说办公室中的性骚扰。这性骚扰显然是肉欲的成分过多,精神的成分偏少。有性虽然不能意味着必然有情,但性和情实在难以两分。办公室中的性骚扰问题日趋繁复,也从侧面道出职场即情场的真谛。最近京城的一起大官司,就是有关于“性骚扰”的。在这一点,男人表现得大多有失水准。虽然雄性动物要主动要勇猛,可是主动也需要技巧,勇猛也需要迂回。依我看,性骚扰就不必了,爱骚扰应当继续。

  我想每个写字楼里都会有成千上百个爱情,只不过我们不知道。有人以为办公室恋情是大忌,其实当爱情发生时,你想躲也躲不掉,想赖也赖不干净。况且这年头,爱情像萨达姆一样稀罕,挖地三尺都难以显现。谁躲——谁就是真傻!

  文/胡翦

                        

  美女生存

  “美女作家”这个词被炒作之初,多少有些惊世骇俗的味道,毕竟中国伦理道德宣讲了几千年的精义便是对身体的蔑视和对心灵的崇尚,而这群当众撩裙子自慰的后现代女孩玩起了文学的行为艺术,把蛊惑人心的文字和妖娆如火的肉体一起明码出售,显然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

  然而,存在即合理。也许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个时代已经是美女生存的时代。

  美女作家的卖点在于身体,狂轰滥炸的日剧和铺天盖地的韩流则是拜美女清纯甜腻的脸蛋所赐。职场上疲惫的男人们一掷千金买豪宅送宝马,只为博美女一笑;价格不菲的服装和化妆品畅销不衰就因为美女的一句“想和我一样美吗?用×××吧!”;车展的日益火爆,美女作秀功不可没。仿佛所有贴上美女标签的东西都一并讨了巧升了值,恨不得马上兑换成现款。从某种角度讲,通过刺激人的消费欲望,美女不仅带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其自身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又细密的“美女产业”。这个产业凭借着鲜亮耀眼的包装,创造着日进斗金的神话。

  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如今这“才德”二字也和网络股一样大大缩水。君不见琼瑶小说中的美女即使资质愚钝,男人照样为之断肠销魂,更不用说文盲“小燕子”凭着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也能上天入地,成了被“还珠迷”们津津乐道的宝贝。可见,只要是美女,便天生有了一身绝顶武功:不但自己可以难得糊涂,而且把周围的人也从高智商变成了低智商,从低智商变成了没智商。

  可能有人会搬出几个“冰清玉洁”的校园美女来当砖头,孰不知时下的学生美女们也过起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时尚生活。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怎奈得“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寂寞?当幸福被简单的等同于物质占有,婚姻被简单等同于占有手段的时候,它的交换条件自然也简单多了。“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这样一来,美女们一个个欢欣鼓舞,从而彻底与头脑决裂;找自己的金龟婿去。

  这个时代的美女早已深谙了“美”之功能、“美”之效用。所以,她们如鱼得水,生存不过是小菜一碟,问题是生存不等于生活,生活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文/史未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第23期)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中国新闻周刊:矿竭城衰 中国要拯救50座贫血城市 (2003-07-02 12:17:17)
          中国《新闻周刊》:麦德龙携理念“固执”北上 (2003-07-01 17:04:54)
          中国《新闻周刊》:印度主流并不把中国当敌手 (2003-07-01 11:04:15)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民间事务触动中国外交改革 (2003-07-01 10:41:41)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上海5000亿国资冲动悬疑 (2003-06-30 11:22:41)
          中国《新闻周刊》:《绿巨人》:李安的豪赌 (2003-06-30 11:05:04)
          中国《新闻周刊》:告别派克与他的纯真年代 (2003-06-27 12:29:37)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大桥让杭州失落?(图) (2003-06-25 14:27:49)
          中国《新闻周刊》:天气预报变脸:娱乐还是服务? (2003-06-25 11:02:27)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