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黄帝陵公祭礼仪将作重大变革 新典礼分12项(图)

2003年07月09日 09:01


陕西黄帝陵大祭祖。(中新社资料图片 宋吉河/摄)


位于陕西的黄帝陵被视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中新社资料图片 郑萍萍/摄)

  中新网7月9日电 明年起,黄帝陵公祭礼仪将进行重大变革,并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据《华商报》报道,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等11位国家相关部委的官员和顶级专家学者组成的论证专家组,昨天在对陕西省递交的黄帝陵祭祀礼仪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后表示:整个祭祀方案脉络清晰,总体基本可行。

  这意味着,陕西省起草的黄帝陵祭祀礼仪方案正式完成专家论证。陕西省将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后报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批准执行。

  祭祀礼仪为何进行重大变革

  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黄帝陵基金会会长孙天义介绍说,祭祀礼仪的这次重大变革是和整修黄帝陵的工程密切相关的。明年年初,规模宏大的黄帝陵祭祀大殿将建成投入使用,这为举行较大规模的祭陵活动创造了条件,但与之相配套的祭祀礼仪却非常薄弱。去年10月,中央领导明确指示,将祭陵仪式规范化、程序化,使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黄帝陵典礼成为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祭祀活动,为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华人、华裔的凝聚力,进而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省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决定由主管省长牵头,责成有关部门将祭祀大典礼仪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为确保2004年清明公祭按新的仪式和办法举行,我省于今年年初专门成立课题组。6月底,课题组拿出了新的祭祀礼仪方案并首先通过了省内专家的评审。

  新祭祀典礼共分12大项

  新方案将祭典程序明确为12大项(如下),时间约35分钟。

  第一项,全体肃立;第二项,鸣放礼炮(34响,代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第三项,奏乐;第四项,主祭就位;第五项,陪祭就位;第六项,主祭上香;第七项,献爵奠酒(主祭人举爵行奠酒礼);第八项,敬献花篮;第九项,恭读祭文(由专职播音员宣读);第十项,三鞠躬礼;第十一项,乐舞告祭;第十二项,典礼告成。

  专家建议,在整个典礼中,参祭人着正装,佩戴不同形式的佩带,主持人着汉代祭服。

  启用天子等级的青铜祭器

  从2004年起,公祭黄帝陵将采用天子等级的青铜祭器。著名考古学家、黄帝陵祭祀礼仪方案专家组组长韩伟说,我们将遵从古代以青铜礼器作为黄帝祭器的传统,采用天子等级、式样仿古、造型庄重、纹饰隽美的铜制祭器,既可藏传后世,又可参观鉴赏。为与古代青铜器有所区别,每件祭器均铸“黄陵祭器”四字,并予以编号。

  据了解,祭器的摆放分大殿内、外两部分。1、大殿外月台上,放置一高约2.5米的“盛德垂范”大鼎。大殿院中,有铜器若干。2、大殿内则放置一定数量的铜制祭器,有牺牲器、酒醴器、粢盛器、笾豆器、香烛器、编钟等等。

  祭祀大院还将列置天子等级的旗帜,有太常旗、黄麾、仪仗旗以及钺、戚、斧、刀、矛等兵仗。

  新增了大型祭祀乐舞

  新祭祀大典将增加祭祀乐舞,这是以往祭祀中没有的。据了解,祭祀乐舞名为《轩辕黄帝颂》,共分风调雨顺、百兽率舞、中华鼓魂、乘龙飞天四个篇章。鼓乐主要用陕西洛川、韩城等地的鼓乐,重新结构,表现发奋图强的坚强信念。在激烈的鼓声中,千鸽冲霄,万民叩拜,黄色巨龙腾空而起,象征民族精神的腾跃。

  北京专家组认为,主祭音乐典雅古朴,乐舞设计构思新颖,较好地表达了人们对黄帝的祭拜,并象征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复兴。

  每五年设大祭

  据了解,按照设计的祭祀大院,公祭规模可容纳5000人同时祭祀,但2004年拟控制在3000人左右,2005年达到5000人规模。

  公祭规格分为两种:(1)国家领导人主祭,陕西省陪祭;(2)国家领导人主祭,各省市轮流陪祭。

  每五年设大祭,应由国家领导人主祭,各省市联合陪祭。祭文写作拟用现代汉语,贯注感情,文笔精炼,便于听众理解,明年的公祭祭文可望在省内或海内外征文。

  大典前举办迎祖追远祭活动

  在明年清明节前一天晚上,在黄陵县内还将举办“迎祖追远祭”大型活动,主要是以第二天的各种仪仗、鼓乐队为前导,其后由身绘各色龙纹的青壮年,主要是武警部队人员组成,抬黄帝灵位或肖像,在城区之内鼓舞游行,追念先祖,为次日的大祭打好前奏。

  另据报道,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黄帝陵基金会会长孙天义说,黄帝陵的建设工程还要继续,如建设颂扬黄帝功德的功德坛,这是一组建筑群,投资在几千万;此外,还要对整个黄帝陵的山体进行绿化,将来还要建碑廊、陈列馆等,这一系列的硬件工程都要完成。(秦子)


 
编辑:张明

相关报道:黄帝陵公祭将升格为国家级祭祀 方案今最后论证 (2003-07-08 12:52:0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