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稿件系《中国企业家》特供本网刊发,任何媒体请勿转载!)
两年前《中国企业家》杂志曾对这三大门户的创始人作过一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张朝阳比较成功地改变了自己身上的“创业家基因”从而向一名“职业型企业家”转变。两年后,再来看这三家门户的掌门人,我们可以看到:丁磊告别青涩(但是仍然让人不太放心)、张朝阳凭着驾驭人事的老练手法进一步超脱日常管理,而取代昔日比较对象王志东的汪延,似乎只是一个过渡角色
“前景看起来很美!”这是《商业周刊》对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的评价。确实,在2003年第一季度,三大门户的营业收入达到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高度,其中新浪的营业收入超过1800万美元(即折合为1.5亿元人民币),搜狐和网易的营业收入也全部过亿(折合人民币后)。这是三大门户在2000年集体登陆纳斯达克后迎来的第一个绚丽的春天。
虽然它们均安然度过这一轮的“幸存者”游戏,但从近期股市的表现以及各个公司交出的财报来看,三大门户间第一回合的王者争霸赛已经决出了名次,以股价高低的排列来看,原先的新浪、搜狐、网易这样的原始排列方式已经变阵为网易、搜狐、新浪。
在重新排队后的三大门户的领军人物中,除了新浪CEO在不同阶段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频繁更迭外,搜狐、网易的创始人张朝阳、丁磊则还牢牢地掌控着公司发展的方向,并且因为手中迅猛升值的股票在事隔两年后再度进入中国百富行列,不过他们现在的生存环境和思维模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非常本质的变化。
谨慎乐观看丁磊
也就是在一年多以前,当丁磊正疲于应对网易合同误报事件所引发的信誉危机、人事变动、股市摘牌、求售风波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会想到丁磊能够带领网易摆脱困境取得今天这么好的成绩,并使他在步入而立之年后再度成为网络首富。
我们以6月4日的股市为例来看网易和丁磊现时的价值,当日网易收盘价为每股33.74美元,市值超过10亿美元。丁磊持有网易58.5%的股份,以当日市值计,其个人财富接近6亿美元(将近50亿元人民币),直逼中国首富之位。
意气风发的丁磊又一次的被媒体推上了前台,而这一次他取得的成就较以往相比更是光芒四射。这主要得益于丁磊利用网易曾是中国最大的网络社区、用户忠诚度高的特点,在稳定原有的线上广告业务的基础上,将网易向提供个人收费服务方面转型,把业务的重点放在了无线数据业务和网络游戏上。网易利用新浪、搜狐等竞争对手的后知后觉,通过在这些新兴业务领域的深耕细作,使其营收在短期内得到了非常夸张的提升,从而在市值上领跑三大门户。
在和前任CEO黎景辉传出几近大打出手的闹剧后,丁磊似乎没有以前那样“独”了,现在他不再是以过去一人身背一串CXO单打独斗的形象出现,而是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工作,特别在他和网易代理CEO孙德棣之间,有着默契的配合,一人在后台操控收钱一人在前台露面表演的治理模式目前来看尚算成功。
这个网络经济热潮时的莽撞青年在互联网泡沫的洗礼后变得逾发心平气和、低调沉稳,他甚至基本上拒绝了任何媒体的来访。因此很少有人详细地知道,丁磊在经过了一番震荡后,如何打发内心的慌乱和寂寥(如果有的话)、如何沉下心来找到网易的发展方向。他计划在未来的两三年里网易的收入中有25%来源于在线广告,75%的收入则由无线数据业务、网络游戏以及其他的产品服务平分,从而形成四块均衡的收入结构,以此来支撑打造网易帝国的梦想。
但是丁磊要在接下来的游戏中继续保持胜出的记录并不太容易。外界对网易今后能否继续保持这样可观的收入增长仍然持保留态度,而且对于网易取得这样夸张收入的合法性表示怀疑。
外界盛传网易通过技术手段利用中国移动的网关漏洞欺诈,据说此事引起移动方面的极大恐慌并在进行调查。而且网易在个人用户身上赚钱的手段也极不体面。据网友反映,它与一些小型色情网站取得联盟,向用户提供例如同城约会,色情图片、激情小电影等色情服务,从而获得巨额收入,现在网络界已经掀起一股互联网扫黄运动,而网易在这个批判名单上是首当其冲。
当然这些问题暂时不会释放,但如果这些怀疑被证实,必然会影响到丁磊幸福的网络首富生活,以及妨碍丁磊把网易打造成为一个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公司的这样一个伟大计划。丁磊是否真的成熟还有待观察。如果要给那些网易股票的持有者以建议,最恰当的可能既不是买进、也不是卖出,而是持有。
张朝阳:人到中年
当张朝阳攀登到珠峰6666米的高度并往回发彩信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这一刻搜狐的股票已经涨得和雅虎一样高了,这可是他当初在创办搜狐时没有想到过的。实现这一刻,他用了5年零4个月的时间。
现在的搜狐股票已经远远超过了2000年上市时的发行价,并且在今年6月4日当天市值超过了10亿美元,成为三大门户中市值最高的公司。1964年出生的张朝阳手握搜狐近1/4的股票如今更是身家数亿。
虽然“钻石王老五”的帽子仍没有摘下,但是和前两年不同,张开始运用财富选择和享受有质量的生活了。2003年年初的时候,张朝阳卖出手里的部分股票拿到了有生以来属于他个人的最大的一笔现金——32万美元。这笔钱主要用于提升个人生活品质:支付他新买的一辆BMW330型跑车和一套正在装修的TOWNHOUSE的费用。现在他可以一下子拿出一个多月的时间去登珠峰,并可以在感觉工作劳累的时候到海边去休息渡假。他的交际圈子已经从企业界扩展到娱乐界,在“藏酷”等京城时尚场所不仅能偶尔看到他和王石、冯仑一起喝酒聊天,更能经常看到与那英、张元、孔祥东等娱乐界风云人物开“派对”。
张朝阳现在每天只工作6个小时,并且已经不太参与公司具体的业务,他仅仅需要管理着周围的5、6个人。即使这样张朝阳还是牢牢的把握着搜狐的前进的方向,这主要得益于人到中年的张在他的企业中创造了某种“搜狐政治”。
什么是“搜狐政治”的核心?张朝阳本人从没有透露过,但据来自搜狐内部人士的感觉,这个核心应该是“稳定压倒一切”。擅使太极推手的张不声不响地解决了来自董事会和管理团队中一些人对他领袖地位的挑战,在搜狐内部各个单项业务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强调制约与均衡的守成式的管理文化。可用业界流传的一个故事作例子,张朝阳借用因Chinaren被收而进入搜狐的周云帆、杨宁等人,将李文谦等董事会当年任命的高层排挤出去,转而又借用李善友等搜狐少壮派人物箝制周云帆。在这种氛围下,搜狐内不会出现任何一方势力过大挑战张朝阳权威的趋势,张作为解决搜狐所有问题的最高协调者,成为这套管理模式的核心。
现在搜狐已经连续11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了,在2003年张朝阳给搜狐定下的新目标是: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并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开。因为在张朝阳的眼里,搜狐的对手们或是长期徘徊不前(是指新浪吗?),或是濒临灭亡而后突然有一个突发性的成长(是指网易吗?),但都没有像搜狐这样进入一个长期、持续的成长期。“我们已经基本确立了行业中的领导地位,2003年要做的只是牢牢巩固这个地位。”张朝阳语态轻松的说。
汪延过渡
5月12日,新浪董事会宣布现任总裁汪延接替茅道临出任CEO。这是人事频繁变动的新浪公司在4年里更换的第4任CEO。按照新浪的官方说法,这次的换帅只是茅道林履行当初接替王志东时所立下的只干两年的约定。
也就在一个多月前,新浪刚刚发布了2003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虽然业绩看上去还不错,但和搜狐、网易这两个长期的竞争对手做横向比较的话,可就不是那么好了。因为虽然新浪在三大门户中整体收入上还是保持第一,但和第二、第三的差距却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的急速减少。目前新浪除了在网络广告方面依靠惯性继续保持优势外,在现时炙手可热的网络游戏、无线短信等创利巨丰的新兴领域却建树不多,并被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以至于同是中国概念股,新浪目前的股价却只是网易和搜狐的一半。其实这些应该才是茅道林离职的真正原因。
毫不隐晦地说,茅道林是一个资本运作高手,但他不是经营管理的实干家。资本运作和日常管理完全是两码事,不管资本运作如何长袖善舞,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公司也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这个角度讲茅不具备推动新浪发展的能力。而且茅道林个人的职业经理人角色非常鲜明,这样的心态很难使他将身家性命全押在新浪的业务发展上,可对新浪这样一个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来说,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在这样的前提下,新浪董事会决定走马换将。但不管怎么样,茅道林与王志东相比谢幕的方式还算体面。
由于被认定当年在王志东离职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新浪新任CEO汪延在业内口碑一直不佳,之后在新浪的职业生涯一度也很消沉,经常有媒体报出其被雪藏并要被干掉的消息。现在咸鱼翻身顶替茅道林掌控新浪实在是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走上前台的汪延现在憋着一股劲,想干出一番事业。但现在他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汪延现在需要重新塑造因为频繁的人事变动损害严重的新浪品牌;还需要凝固和提升新浪的核心竞争力,并在网络游戏和手机短信等新业务的运营上超过搜狐和网易,以拉大与这些竞争对手间的距离;他更需要平衡新浪内部的四通利方系与华渊系经常性的权利斗争,而且能够满足董事会提出的任何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
但现在看来汪延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不拥有像丁磊在网易的绝对控股权,没有相应的权威来推行自己的任何决定;在运用公司政治智慧来管理协调不断制造麻烦的董事会和虎视眈眈的管理团队方面,恐怕也不及张朝阳。
而且汪延还是三大门户中最便宜的CEO,对比张朝阳手握搜狐近1/4的股票和丁磊掌控网易58.5%的股票来讲,他拥有的新浪股票实在是少的可怜。因此从常理上来讲,他不可能像张朝阳和丁磊那样全身心地、无保留地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中,毕竟他与新浪在利益的捆绑中缺少紧密性。汪延需要用业绩和耐力来摘下他现在被冠以的“过渡型CEO”标签。因为他被任命CEO,主要是因为茅道林要对新浪股价低迷负责下台后,在没有合适接替者而被临时换将选中的。现在外界传说,CEO替补、华渊派元老新任COO林欣禾已经披挂整齐准备上阵了,随时准备成为新浪的第五任CEO。
结语
三位男性,其中两位31岁,一位39岁。如果电视秀“幸存者”节目邀请上述三人加入,一定会是非常好看的一期,三人的个性、能力、心态如此截然不同,但是三人都想着一件事,就是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最先出局的那个人,他们为此想方设法,甚至在游戏中间不乏互相嘲笑和打击。然而这并不是一本只有三位男主角的“三剑客”小说,如果是小说,也会是一本有关三个董事会的商业小说。仔细想想吧,在个人基因之外,还有什么比各不相同的董事会成为解释他们今天种种更为恰当的理由呢?(原题:三位“幸存者”的游戏 作者:李友 来源:《中国企业家》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