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陶景良:三峡在争论中得以完善 上海人不会喝海水

2003年07月14日 07:03

  中新社重庆七月十三日电  题:三峡工程在争论中得以完善——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司级专员陶景良

      中新社记者  曾嘉

  “正是由于有不同的意见,三峡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才得到不断完善。我们是在不断地争论声中得到进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司级专员陶景良对记者说,反对声音甚至全盘否定工程的意见对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浩大工程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海峡两岸记者三峡联合采访团”正在长江三峡流域进行实地采访,随行的陶教授接受了本社记者的专访。

  有几十年水利工程研究经验的陶景良,自一九八五年以来就参与了三峡工程的论证、审查和建设的过程,他了解,从一开始就有不少人反对三峡工程的实施,而他们所提出的理由不分大小,都受到专家组的所有成员认真地对待。专家将所有国内外意见汇编成册,共有厚厚的八本之多。而每一条意见他们都经过研究和论证后作出解答。

  在三峡工程正在理论研究阶段,有人便提出,三峡大坝一旦截流,上游的泥沙将不断淤积在重庆港口附近,累计数年后,重庆港不仅得不到想象中的货运便利优势,还将成为一个死港。陶景良说,专家组细致地对这一设想采取可行性论证,并安排了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四个单位,各自独立进行了泥沙物理模型实验。

  实验结果发现,上游的泥沙在水流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确实可能不断淤积在重庆港。由于这一意见的影响,三峡工程的蓄水计划分成了三步,从一百三十五米到一百五十六米,最后到达一百七十五米的库区容量。陶教授表示,这样就将之前准备将水位一步调高到一百七十五米高的规划进行了科学修正,将泥沙淤积重庆港的可能减少到最低。

  “在三峡大坝截流蓄水阶段,长江中、下游水位将下降,可能直接影响江苏、上海等地区的入海流量,是否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呢?”对于记者的疑问,陶教授表示这也是一个争议性较大的问题,不少人都对此表示担忧,特别是江苏、上海的居民最为关切。“这是因为有前车之鉴——埃及的阿斯旺水坝,尼罗河下游的亚历山大城确实遇到海水倒灌的问题。”

  但他解释,上海决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亚历山大城,因为尼罗河流域中下游的支流和湖泊数量少,过分依赖主流河水入海使得一旦出现枯水期,海水很容易倒灌。而长江流域中下游支流、湖泊众多,入海江水只有百分之四十五到四十八来自主河道。经过计算,虽然中下游水位将在蓄水阶段有所下降,但不会出现入海口地区的海水倒灌现象,“上海人也决不会因此而喝海水。”

  陶教授说,不论是哪个大型工程,都应当接受这种争论,勇于面对反对的声音,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进步。

 
编辑:宋方灿

相关报道:三峡五号机组并网发电试运行 为长江中下游供电 (2003-07-13 20:10:10)
          三峡水电将并入华东电网 上海“享用”1亿度 (2003-07-12 15:01:34)
          国务院验收组今日对三峡发电外送直流工程终验 (2003-07-12 11:20:52)
          长江三峡“千年兵书”悬棺之谜被研究者破解 (2003-07-12 10:59:48)
          三峡移民缩影:重庆万州二十五万移民工程散记 (2003-07-12 10:43:21)
          三峡首批发电机组已为三峡总公司创利861万元 (2003-07-10 09:02:30)
相关专题:三峡工程水库下闸蓄水

  打印稿件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