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6日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目前正加速进行,并成为国际战略格局剧烈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周出版的《瞭望》周刊刊载中国三位将军的观点,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和中国军队的应对之策作出分析。
须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军事科学院的王保存少将认为,应抓住机遇实现中国军队的“跨越式”发展。他提出:
一,充分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新军事变革的经验教训。对西方国家在新军事变革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总结,可使中国军队少走弯路,找到一种投入少、效益高的军事发展模式。目前可以看到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包括:跳出“机械化军事思维”定式;以信息为基础,以“系统集成”为着眼点,形成战斗力生成与释放的有效机制;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置于军队建设的核心地位等。
二,加速实施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为军队尽快实现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中国军队可借鉴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利用快速发展的民用信息技术,加速实施军队信息化建设。
三,实现军队武器装备的“跨时代跃升”。中国在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中,应该充分认识和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高度渗透性和扩散性,采取各种必要的方式与手段,引进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并对其加以消化、吸收,提高中国军事技术发展的起点,越过某些技术发展阶段,加速装备信息化建设,尽早实现军队武器装备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跨时代跃升。
军队装备建设不可错过机遇
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吴玉金少将提出,应正确处理中国军队装备建设的四大关系,这其中包括:
一,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这是事关装备建设跨越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要着力于四方面:1,坚持以信息化为核心;2,坚持打好机械化建设基础;3,坚持信息化和机械化复合发展;4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过程中要突出重点。
二,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中国的财力不允许铺开摊子来搞,因此必须进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通过局部跃升,带动整体发展。中国军队的装备建设要想“有所为”,只能“有所不为”,要想“有所赶”,只能“有所不赶”。这需要着力解决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统观全局,突出重点;二是大力协同,集智攻关。
三,学习借鉴外军有益经验与自主创新的关系。这是中国军队装备跨越发展途径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不能盲目崇洋,也不能闭关自守。尖端技术决不可能从国外直接买来,惟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把装备建设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四,发展高技术装备与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关系。这是直接影响能否快速、全面地形成战斗力的重大问题。必须着力于三个方面:1,树立人才是兴军之本的战略价值观;2,人才培养要先行;3,改革院校培养模式,实行“宽口径、大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吴玉金少将指出,今后20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二十年,就很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军事指挥员素质须全面提高
国防大学的副教育长库桂生少将指出,军事指挥员素质须全面提高。他从四方面挑战来阐述这一一问题:
一,科技素质的新挑战。
军事领域的科学技术往往代表了科学技术的最高发展水平,仅仅掌握一般的知识或对高新技术一般的了解,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作战的要求。军事领域的科学技术门类多、更新快,军官的知识更新面临新的挑战。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单纯掌握一门技术往往难以胜任工作。
目前解放军拥有硕士博士的比例不足2%,而且主要是军事学方面的。他指出,科学素质的差距,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瓶颈”因素。
二,心理素质的新挑战。
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增加了军官心理准备的难度。武器性能的大幅提升,增强了现代兵器的威慑作用。作战方式的急剧变化,增大了军官指挥作战的心理压力。心理作战的全面升级,也是对军官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
三,创新素质的新挑战。
创新素质在军官素质要素中从一般要素发展成核心要素。新军事变革是一种加速度很大的变革,必须准确把握和利用转瞬即逝的历史机遇实现创新,这就要求军官具备相当强的创新意识。
四,指挥素质的新挑战。
信息化战争的准备和实施越来越复杂,相对单一的指挥素质面临严峻挑战。信息化战争的时效性越来越强,按部就班的指挥作风受到严峻挑战。
库桂生并指出,提高军官的指挥素质应特别强调以下三种能力:1、综合协调能力。2、实时指挥能力。3、指挥技术运用能力。由于指挥自动化手段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作用突出,军官的指挥技术运用能力成为提高指挥效能的“倍增倍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