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苏新闻网南京8月8日电 今天就是农历立秋节气。在人们印象中,从这一天开始,闷热暑气将离我们远去,秋高气爽的秋季逐渐到来。
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南京大学气象专家余志豪教授介绍,立秋这天的太阳黄经为135度,太阳的纬度位置大约在我国海南岛之南。由于太阳将继续越过赤道,往南半球的方向移动,因此江淮地区的居民将明显感到,立秋之后,北半球白天逐渐变短,气温在缓慢下降。由于农历节气的划分是按照黄河流域的气候和物候变化来确定的,一般来讲,江淮地区要到9月中旬才真正“入秋”。
从气象上来讲,秋季的标准为: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下降到22℃以下。而近几天南京平均气温还多维持在30℃左右,因此江淮地区在立秋之后,气象特征还是属于“夏天的延续”。只有到“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的中间时段,江淮地区才会呈现秋高气爽的真正景致和意境。据统计,在“暑尾巴”时段,江淮之间曾有秋老虎肆虐的气象记录:1953年8月21日至26日,南京最高气温都在35℃以上,其中24日的最高气温为39.6℃;1959年8月21日至28日也是连续高温,其中22日高温达到40.7℃。余志豪认为,立秋对于前期经受酷暑煎熬的市民来讲,是个摆脱暑气的心理安慰。但立秋后,不排除南京会出现2—3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民对秋老虎撒野的可能性要有思想准备!
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作为重要的农历节气,过去曾有许多迎秋习俗和养生之道。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秋季养生强调“收敛神气、使肺气清”等原则。余志豪根据对江南民俗及流传民谚的研究发现,“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等说明,立秋之后,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对老幼体弱者来说,不宜过分贪凉。由于秋季干燥,市民可吃西瓜啃秋,同时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葡萄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