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0日电2000年11月至2001年5月,沙特首都利雅得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爆炸案事发之后,沙特警方先后拘捕了6名在沙特工作的英国男子,指控他们因贩售私酒而火拼报复,分别处以重刑。其后,由于英国媒体的介入,有关涉案被告在狱中屈打成招的内幕接连被一一爆光。一时间,英沙两国的外交关系骤然紧张。
在被指控者家属和国际人权组织的多方奔走和呼吁之下,事情过后31个月,也就是到了今年8月,沙特国王法赫德不久前表示,爆炸事件只是个“意外事故”,考虑到与英国的友好关系而决定对案犯进行“特赦”。8月8日,当上述6名英国男子获释返回英国时,立即在英伦上下引起轰动。至此,一度关系紧张的沙英双方都得到了一个体面的台阶下了台。8月9日,包括《泰晤士报》、《卫报》在内的英国各大媒体纷纷对该事件的台前幕后进行了详细报道。
-----事件回放连环爆炸震惊利雅得
2000年11月,当英国工程师克里斯多佛·罗德威夫妇驾驶行驶在利雅得街头遭遇红灯停车时,突然遭遇了一枚炸弹袭击,结果克里斯多佛当场身亡,其妻则受了重伤。
就在罗德威遇袭身亡5天之后,又有3名在沙英国人受到了几乎如出一辙的袭击,当时他们正驾车前往一家据信是从事非法酒类交易的利雅得地下组织。
2000年12月15日,可口可乐公司驻沙特市场经理、英国人戴维·布朗被一枚扔到他汽车挡风玻璃上的炸弹炸飞了一只手,从此双目失明。
2001年5月,利雅得一家西方顾客经常光顾的书店前一枚炸弹爆炸,造成多人受伤。
-----警方定性酒贩子“黑帮火并”
接二连三的在沙英国人遇袭事件让沙特警方大伤脑筋。2000年12月至2001年6月,沙特警方先后逮捕了6名嫌疑分子,他们都是在沙特工作的英国男子,分别是:44岁的山迪·米切尔(Sandy Mitchell)和同时拥有加拿大护照的威廉·桑普森(William Sampson)同样来自英国格拉斯哥,他们俩因为涉嫌谋害罗德威而被双双宣判了死刑。
另外4名英国人,詹姆士·考特乐(James Cottle)、彼特·布赖顿(Peter Brandon)、雷斯·沃尔克(Les Walker)、詹姆斯·帕特里克·李(James Patrick Lee)则被判了12年至18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同时,英国驻沙特大使馆的外交官员也被禁止对他们进行探视。
可是,英国情报部门苏格兰场根据所掌握的证据推断,制造沙特系列恐怖爆炸案的真凶却极可能是“基地”组织或者同情“基地”组织的伊斯兰极端分子:一则,连环爆炸案的手法几乎完全相同;二来,恐怖分子在爆炸袭击了书店之后,在现场留下了一张便条,上面对沙特王室提出了严厉谴责。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英国同行提供的如此重要的线索却被沙特警方给“忽略了”。分析人士指出,沙特政府其实有自己的顾虑,一旦承认“基地”之类的恐怖组织在本国活动猖蹶,势必将严重影响自己的国际形象,对本国经济将带来重创。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沙特当局当即决定给上述一系列爆炸事件定性为西方走私贩酒分子之间的“火并活动”、以制造爆炸“相互倾轧”。
-----屈打成招上电视“供认不讳”
2001年5月当时在书店门前揽客的出租车司机英国人劳·琼斯(Ron Jones)也被当场炸伤。可是,原本是爆炸袭击受害者的他却被沙特内务部官员当作袭击者,人还躺在医院病床上便被生生拖走审讯。琼斯后来向媒体披露了自己在被关押的67天里受尽了折磨,脚底板被痛打不算还遭到狱卒的拳打脚踢,为的是让他“招供”策划了这起爆炸。
无独有偶,另一名英国人保罗·莫斯(Paul Moss)与琼斯的命运如出一辙:在被沙特警方强行拘禁之后受到严刑拷打,然后又被拖到了监狱房顶,几名狱卒威胁他说如果再不“坦白交待”就一脚将他踹下去。
再说先头被捕的6名英国嫌犯,不仅被剥夺了任何寻求法律援助的权利,而且还受到了秘密审讯,被严刑逼供。经过这番“调教”,他们被迫一个接着一个地上电视,照着一份连英文文法都不通的手稿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左右为难英国政府“沉默是金”
琼斯和莫斯等人狱中受虐的消息后来经英国媒体曝光之后,包括大赫国际在内的国际人权组织强烈呼吁英国政府采取行动,向沙特施压。耐人寻味的是,英国政府非但睁一眼闭一眼,不仅没有向沙特提出任何官方抗议,反而再三表示:与沙特只有“温柔接触”方是上策。
此间媒体纷纷认为,向来以“大英帝国”自居的英国政府能有如此“雅量”其实有难言的苦衷:一方面,要面对国内舆论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为了维持与沙特贸易的巨大商机又不忍与沙特扯破面皮,真所谓左右为难。
-----亲属怒斥“他们成了替罪羊”
2002年,在沙特被捕英国人家属圣诞联谊会上,一位英国高级外交官私下坦承:“沙特人事实上在找借口唬弄我们。”后来随着沙特邻国伊拉克战云密布,家属们被告知他们的亲人获释已经为时不远,可是这之后依然音讯皆无。无奈之下,感觉被愚弄的家属们联名上书给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强烈要求“尽早结束这场闹剧”。
被判刑12年的被告雷斯·沃尔克的女儿伊冯·瓦德乐(Yvonne Wardle)说,“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而我的父亲却蒙受不白之冤。”
詹姆士·考特乐的前妻玛丽·马提尼(Mary Martini)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全被英国政府给骗了。英国外交部的官员要求我们一定要保持沉默,威胁我们说否则我们在沙特的亲人将有生命危险,其实他们为的只是不让使英国与沙特的贸易关系受到影响,即使后者白白知道他们是清白的。就这样,我们的亲人白白成了白厅(英国政府)的牺牲品。而沙特则深知,如果承认爆炸事件系伊斯兰极端分子所为,那么将对这个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于是几名西方人成了替罪羊。沙特人隐瞒了真相,可悲的是英国政府也成了他们的帮凶。”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境内的恐怖爆炸事件并未因上述“英籍恐怖分子”被捕而减少,相反还呈愈演愈烈之势。就在今年5月,利雅得再度发生连环爆炸案,有34人死于非命,其中包括9名美国人。
-----国王“开恩”英沙皆大欢喜
2002年12月3日沙特高级官员透露,沙特计划任命前情报部长阿尔·费萨尔(Turki al-Faisal)王子担任驻英国大使。老谋深算的费萨尔王子在走马上任之后,敏锐地意识到,沙特如果为了区区几名英国“爆炸嫌犯”与传统盟国英国闹坏关系实在得不偿失。于是在他的“启发”之下,受到指控的6名英国男子的律师联名上书沙特国王法赫德要求给予特别赦免。
就这样,直到今年8月,阿卜杜拉国王表示他认为,当年发生的爆炸事件只不过是些“意外事故”,考虑到与英国的友好关系而恩准将那几名英国男子“赦免”。至此,距离2000年11月利雅得爆炸案英籍工程师克里斯多佛·罗德威不幸遇袭身亡31个月之后,一度关系紧张的沙特和英国双方都得到了一个体面的台阶双双下了台。
-----重回故里只想与亲人团聚
英国当地时间8月8日下午3点,6名获释英国男子搭乘英国航空公司的航班由利雅得飞回了英国。陪同他们的有医生、心理医师以及英国外交部官员。
据前往机场迎接的家属透露,他们这些久别的亲人由于心理深受重创,所以不愿再向媒体开口讲述自己在沙特的经历。只是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声明:“我们非常高兴能够重返祖国,感谢所有人的大力帮助,特别是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其中也包括英国驻利雅得大使馆、包括英国首相布莱尔和外交大臣杰克·司特劳的英国政府。我们同样感谢那些为我们四处奔走的媒体。不过希望各位谅解,我们此时此刻需要时间和空间与亲人团聚。”
-----真凶未抓“究竟谁害了我的丈夫?”
当6名获释英国男子重回故里时,英国众多议员及各界律师纷纷表示,他们的确无辜。就连当年的爆炸受害者戴维·布朗也欣慰地说,“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无辜的,与恐怖活动无关。我认为那都是伊斯兰极端分子所为。”
历经两年多的波折,这起困扰英沙政府的外交事件似乎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不过,当听说当年6名英国爆炸嫌犯悉数获释回国的消息时,受害人罗德威的遗孀简·罗德威(Jane Rodway)深感震惊,她说:“如果他们都是清白的话,那么究竟是谁才是加害我的丈夫和我的人呢?”(春风/麦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