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纽约八月十八日电 新近出版的《亚洲华尔街日报》载文,论述全球制造格局的变化:供应链的起点在亚洲,高科技产品的部件都在这里生产,然后在中国进行组装,最后的产成品被运往终端市场。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引擎,但是它并没有包揽整个供应链。实际上,亚洲的出口总额一直随中国出口额一起大幅增长。
文章认为,近年,外界对中国出口贸易的评论有虚夸的成分,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以牺牲亚洲其他国家为代价。这导致美国国内人士开始呼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并要求美国政府向中国施加压力,使其将钉住美元的人民币进行重新估值。
文章引用上周韩国宣布的信息科技产品出口数据:七月份达到创纪录的四十八点八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一。其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商品是输往美国,而超过一半的商品是出口到亚洲其他国家。今年上半年,韩国单对中国的出口就增长了近一半。
文章说,在亚洲,中国的贸易作用日趋显著。中国是韩国和台湾最大的进口国,如果将香港包括在内,中国很快将成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首要的出口目的地。这种贸易形势的转变表明,亚洲地区内部的需求,正日益取代西方国家的需求。内需对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渐增加。
世界银行七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擅长组装进口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通常是在工资相对较高的国家,如新加坡和韩国生产,然后再利用中国相对较低的人工,进行组装。”
该报告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仅不会危及亚洲其他国家,反而会对东亚其他国家的贸易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一九九五至二○○一年间,亚洲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年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十一点五,而同期全球贸易的年增长率只有百分之三点八。
今年前六个月,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尤为迅猛,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近百分之五十五,总金额超过四百四十亿美元。但这些出口产品中的许多零部件,首先是从韩国和台湾等地出口至中国的。二○○一年,中国进口最多的产品依次为办公机械部件、微电子产品以及电信设备部件。这些商品大多先输入中国后,经过组装,再输往西方国家。
文章认为,大多数在中国从事产成品出口的公司都不是中国公司。按出口价值计算,今年上半年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中,百分之八十四都是由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出口的。不论是美国还是亚洲其他国家的政要、行业组织和工商企业都声称,中国利用低成本向他们的市场倾销廉价产品。但他们忘记了,在华外企才是中国出口的火车头。比如,中国出口彩电最多的公司是韩国LG集团。LG的一个关联公司也是中国首要的聚氯乙烯(PVC)生产商。
文章说,去年,中国吸引了五百亿美元的外资,显然中国已经找到自己的增长方式。但这种方式是外国公司为自己的利益而精心设计的。
台湾源兴科技向戴尔电脑和惠普公司提供纯平显示器和打印机等产品。但这家台湾公司在台湾仅有三千名员工,而在大陆的十八家工厂拥有三十万名员工。该公司四十亿美元的年收入中,有九成来自中国大陆,但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几乎为零,公司的所有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该公司发言人说:“我们在中国组装,是因为中国大陆的劳工成本和土地成本非常便宜。我们的大多数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
文章指出,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发展过程:先作为一个低成本装配中心吸引投资,然后随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工作技能以及薪资水平的提高,装配中心开始转向技术密集型生产中心。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是中国对外国公司最大的诱惑,但这也可能会阻碍中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外资在中国高新技术,尤其是服务领域的投资,短期内将仍然落后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