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官方媒体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又处在新的起点上

2003年10月11日 23:36

  中新网10月11日电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官方媒体的报道指出,目前,中国浅层次的、相对容易完成的改革任务基本上都已完成,各项改革正向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挺进。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各种矛盾集中暴露的经济发展阶段,因而加大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经过25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华网今天的报道说,十六届三中全会必将有力地推动新世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报道说,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又处在新的起点上。

  报道指出,应该为改革面临的挑战而冷静观察,积极应对。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看,中国已进入实施“三步走”第三步战略部署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适应国际竞争形势。从现行经济体制看,改革不完善,进展不平衡。

  报道列举了中国经济改革尚面临的种种挑战:

  ——国企改革多年来被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尽管改革不断深化,但国有大企业机制不合理、社会负担重、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繁重的任务。

  ——投融资体制改革中的行政干预仍然过多,往往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局部投资过热。

  ——政府职能转变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加透明度、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事务干预、正确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

  ——再有,下岗职工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报道说,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不会一蹴而就。从国企改革到投融资体制改革,从市场秩序到城乡分割,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在改革中浮出水面,为中国“对症下药”,根除体制障碍提供了目标和突破口。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新体制的基本框架。1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

  报道引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盘根错节,巨大的体制障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速度和效率。就利益格局来讲,历经10年改革,改革初期各方面普遍受益的局面已转变为大部分受益、小部分受损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改革必然削弱一些行业及部门的利益和权力;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下岗失业人员增加。

  报道说,中国10年来的改革实践说明: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要使大多数人受益,这必须成为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还要看到,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仍然有较强的惯性,也消减了改革的动力和成效。比如,出于利益的考虑,一些政府部门的改革避重就轻、避实就虚。10年来的改革实践显示,这些方面的改革必须加快推进,务必尽快取得实效。

  10年来的改革实践说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还必须加大调整原有利益格局、冲击旧体制旧观念的力度,健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机制,使改革方案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效益。

  这篇官方的报道强调,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突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作者:贺劲松、齐中熙、杜宇)

 
编辑:余瑞冬
相关专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