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专家:面对金融全球化 中国需重估国家金融安全

2003年10月18日 10:29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七日电题:面对金融全球化中国需重估国家金融安全

  中新社记者李鹏

  中国入世以后的金融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三国际金融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崔卫江接受记者采访指出,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金融自身的体制原因以及国际金融格局的重大变化加剧了中国金融安全所面临的挑战。

  崔卫江认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利益的追求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实现美国的金融霸权已被美国列为与生存同等重要的核心国家利益范围,因此研究国际金融变化的格局和中国国家金融安全战略定位,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急剧变动的形势下审时度势,积极应对,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崔卫江说,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金融格局失衡局面不断加剧。通过建立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和信息霸权基础上的金融霸权,美国制定当今世界金融秩序规则,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选择和需要,金融格局失衡的局面在一定时期内将难以遏止。

  他认为,在如何构建新的金融体系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分歧,发达国家美欧日之间也因维护自身的金融利益各自为政,国际金融秩序发生转变将不可避免。

  另外,经济全球化和即时通讯的发展,使金融问题具有潜在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国际游资如同幽灵一般在世界各国金融市场游荡,窥视着任何一个漏洞以寻求机会,全球资本流动性的显著增强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

  崔卫江表示,中国能够抵御国际投机性金融攻击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增长,这也是中国建立国家金融安全战略的最基本出发点。在这个基本点上,中国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利益和实现方式:确认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意识和自信;凭借区域性发展来拓展发展空间,避免与金融霸权直接对抗;依据国内发展需要来确定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框架,不仿效某些国家以利益交换来缓和金融危机的政策;根据现行体制,变革国内金融战略决策和执行机制,不要总是由最高决策层“冲锋陷阵”,使得局面更僵化和难以妥协。

  在他看来,决策过程的变革对中国能否适应未来国际金融秩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很多人目前对此显然认识不足。在这个充满变数及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经济全球化世界里,各国的重大经济或金融决策可能是不断协商和妥协过程的产物。因而,加强金融情报的收集,注重各种渠道的信息评估,争取在第一时间形成决策框架,确定问题的优先秩序,以准确的定位开始与各国协商和讨论,将有利于国家金融战略的实施。

  他认为,中国一方面需要在国内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审慎稳妥地加速金融自由化,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地走出去,通过各层次的协商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合作,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