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专家称中国宏观经济已走过由低谷向高峰转换拐点

2003年12月01日 12:24

  中新网12月1日电 人民日报今日发表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贾康的文章称,中国经济在趋向新一轮高涨的好形势下,2004年仍有较快发展的条件,在总体政策框架上仍需注意保持必要的连续性。

  文章称,目前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局面来之不易,这是我们在通货紧缩压力较大时一再企盼的转机状态,并且这种转机现在得到了世界经济回暖的呼应,经受了国内非典疫情的考验,也具备了物价指数在正值区间持续运行10个月以上的佐证,特别是得到了民间投资明显趋于活跃的支持,因而可以使我们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已经走过了由低谷区向高峰区转换的拐点。

  当然,对上述变化也有专家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要警惕新一轮经济过热。但我们认为,目前在做具体分析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运行在走过拐点后,与其峰顶还有一段时间(一般要以若干年计)的距离,这期间我们在客观上还具有“乘势而上”的潜力。今后对于防止过热的关注是必要的,现在对部分行业已出现的过热迹象和政府推动型的重复建设,也应采取必要的调整对策。但是,目前还不宜立即在宏观政策的总体安排上作出大的转向。

  第二,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模式,不能和其他国家简单类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二元经济体,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他国无法比拟的巨大增长空间,同时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所以前几年中国在宏观经济相对处于低谷的阶段,增长幅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是正常的。这一点难以用他国经验来说明,所以有独特的“缩长(通货紧缩中的高增长)”之说;而一旦走出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正常的和有现实支持因素的。因此我们现在特别需要审时度势,把潜在增长率最大限度地变为现实增长率,不宜简单比照他国经验对宏观政策立即作出大的调整。

  第三,即使在宏观经济已明显转暖的情况下,中国的就业压力仍然巨大,考虑到增加就业、维护社会安定方面的硬约束,在政策把握上,也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增加就业这一目标的特殊分量,尽可能把就业的文章做足,不宜轻易采取不利于增加就业的收缩性措施。

  文章还指出,现在看来,中国经济在趋向新一轮高涨的好形势下,2004年仍有较快发展的条件,在总体政策框架上仍需注意保持必要的连续性,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更多地关注经济态势的预测分析,对局部的过热问题和突出的结构问题(尤其是政府驱动背景下的),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策措施。

  这包括: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和重点,有必要作出合理的调整;在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套衔接上,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加以改进和完善;在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中,需要适当调整规模,突出重点,优化项目决策,加强监督管理;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应把可用的结构性减税措施与其他政策措施相互呼应地付诸实施;进一步完善对消费的鼓励性政策,改进投资环境等。

 
编辑:闻育旻

更多精彩经济新闻:中新财经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