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05日 星期五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中新百货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金融的懂与不懂

2004年02月24日 10:35

  中新网2月24日电 中新记者专栏:金融的懂与不懂

  中新社记者李鹏

  在高尔夫球场上做交易的金融寡头、泡在浴缸里跟踪伦敦外汇市场的操盘手、坐着私人飞机全球巡视的投资银行家,这些从电影里看到的金融大亨形象告诉我们,金融是做大买卖的,需要高深的学问和极其聪明的大脑。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中枢系统,很专业、很深奥、很阳春白雪。普通智商的才疏学浅之人,想弄懂金融?难!很多时候,诸如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可以通过更多地放贷、高智商高收入的精英却制造高额的不良资产,其中的深意想让普通公众弄懂确实勉为其难。

  术业有专攻。因为专业的缘故,看到“交割”、“掉期”、“升水”等最普通的金融术语,对许多非金融人士来说,不亚于在上网时看到了乱码。

  让人意外的是,不仅普通百姓会撞上“乱码”,金融业内人士也会遇到。两任保监会主席都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保险公司一些保单看不懂。晦涩保单故意让人看不懂,是普遍存在于金融合同中的“霸王条款”的缩影。看不懂的背后是精心设置的陷阱——你所理解的意思未必就是别人对你的承诺。

  聪明的脑袋有可能入歧途,专业的优势未必不骗人。恶意的“乱码”多了,金融业赖以生存的信任关系就会受到伤害。

  金融业不管多么唬人,但本质上不过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银行接受存款人的委托、保险公司对花钱投保的人提供保障、证券公司拿人钱财替人理财,委托关系的存在意味着彼此间的信任必须小心呵护。

  因为专业优势和信息不对称,金融交易总是对一部分人是不公平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资本市场上总有一些先知先觉者,能精确踏准股市节奏。为此,金融需要更为严格和更为公开的监督,来确保金融业的诚信不被亵渎。

  尽可能地增加金融业的透明度,让更多的人懂金融是必须的。抛开金融业和客户之间的委托关系不说,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决定了每个公民有权了解金融。

  但现实是金融业的一举一动经常是秘而不宣的。铁路票价的调整要开个听证会,银行卡跨行交易手续费的确定却无人听证;三峡工程的上马与否由全国人大开会表决,用纳税人的钱数次注资国有银行,所需费用远远超过三峡工程,对货币政策都可能造成影响,却不见有法律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讨论。

  所幸的是,金融监管部门现在越来越重视金融业的信息披露,一些金融机构被强制披露财务信息,主动设立新闻发言人;而在大众媒体上,关于金融政策的讨论也在增多,这些无疑都增加了金融被公众懂的机会。

  公众可能不懂金融交易,但他们不能因此被剥夺对金融的知情权。一个可以弄懂的常识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进而懂金融,金融业的风险和漏洞就更有可能被防范。

 
编辑:吕振亚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