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29日 星期一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奥运史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发展和未来

2004年03月29日 17:5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它以坚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为依托,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发展的潮流,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其产生有以下的背景。

  六大时代背景

  1.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14-18世纪,欧洲大陆出现了3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砸开了中世纪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枷锁,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主要思想障碍,迎来了思想解放、人才辈出和科学繁荣的时期。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和新的生产关系需要的新的思想文化和新的科学艺术纷纷产生,同时,新的体育思想一一近代体育思想也应运而生。

  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中产生的一大批伟大人物与欧洲中世纪黑暗的基督教禁欲主义针锋相对,他们痛斥禁欲主义违反人性,指出人的欲望是正当的人生目的,认为必须在灵魂和肉体之间建立和谐,主张重视身体和精神的统一,注重身体的均衡与协调发展,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健美,使人们重新发现了体育的价值,认识到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快乐。这种思想的兴起和确立,使传统的道德标准和美与丑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发掘和整理了古代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如古代奥运会和其他祭礼竞技、古代雅典体育和斯巴达体育、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古希腊体育的多种运动手段和方式等。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希腊体育符合"人性',重视个人幸福,因而大力宣传,并在近代体育思想和实践中,继承古希腊体育遗产,在很大程度上使近代体育在定期举办运动会、注重身体全面发展、运动项目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受到古希腊体育的影响。

  2.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和资产阶级的教育方式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它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近代体育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促使体育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由于工业化社会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促使人们努力寻求新的、理想的生活方式,对身体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改善人的身体本身,体育因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需要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文艺复兴时代起,资产阶级的教育家就把体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加以大力提倡,不仅恢复了古希腊的体育制度,还进一步制定了锻炼身体的各种措施,积极研究各种运动方法,努力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1423年,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托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创立了一所新式学校,仿效古希腊的体育馆,称之为"体育宫"。该校实行体育、德育和智育并重的方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教育的代表。维托里诺的教育思想和体育实践,促使体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使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而开始在学校实施。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对教育的探索更加确立了体育的地位。资产阶级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就主张体育应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mos Comenius )按照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对学校体育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将体育以较成熟的形式引入到学校教育之中。他主张学校应设宽敞的运动场,应开展广泛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使身心健康发展。夸美纽斯为学校体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学校体育之父"。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John Locke )在其"绅士教育"体系中,明确地把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3部分,指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使体育正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独立的组成部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尔》中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他要求教育与体育紧密结合,主张按自然法则进行体育教育,按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组织体育活动,以培养"身心两健"的人才。

  19世纪以后,英国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以阿诺尔德(Thmas Arnold)在拉格比公学的改革最为成功。他创立了"竞技运动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竞技运动的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通过该项改革,拉格比公学的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运动场上,自己管理自己,不仅锻炼了强壮的体魄,而且培养了公平竞争、团结友爱、遵守规则、勇敢顽强的思想品德,使校风校纪大为改观。阿诺尔德的改革牢固地树立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确立了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3.古代奥运会遗址的发掘唤起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热烈歌颂了古希腊体育精神,使人们再度回想起泯灭久远的古希腊奥运会。古代奥运会的遗址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向往,英、法、德等国的学者都希望进入希腊寻找古代奥运会的遗迹,但由于土耳其人的封锁,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直到1766年,英国学者钱德勒才被允许进入希腊实地考察,他发现了古代奥运会的遗址。1828年支援希腊反抗土耳其侵略的法国兵团中的随军学者在奥林匹亚遗址进行发掘,随后将一批珍贵的文物运到法国卢浮宫展览。

  1852年1月10日,德国柏林大学教授库尔提乌斯(Emst Curtius)在遍访伯罗奔尼撒半岛回国后,发表了有关古代奥运会的长篇演说,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1871年,德国与希腊达成全面发掘古代奥运会遗址的条约。1875-1881年,由库尔提乌斯率领的德国学者对奥林匹亚进行了为期6年的发掘。1881年,古代奥运会遗址的主要设施终于重见天日。1887年,在柏林展出从奥林匹亚发掘出的大量文物,激起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憧憬,人们期望奥运会尽快回到现实中来。

  4.体育的国际化趋势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创造了条件。19世纪后半叶,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和世界市场得以形成,民族间的壁垒被打破,体育也超越国界,出现了国际间的体育交流和比赛,形成了体育国际化趋势。由于国际体育竞赛和相互交流的需要,一些国际性的单项体育组织相继诞生。1881年第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1892年国际赛艇联合会和滑冰联盟相继成立。国际体育组织的产生,使运动竞赛摆脱了原来的地方传统,具有了国际性。在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不断成立和国际单项体育竞赛蓬勃开展的基础上,人们又迫切要求组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为现代奥运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国际体育交流的增多,一个协调各体育组织活动的国际体育组织的诞生就成了必然。

  5.世界各地复兴奥运会的尝试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积累了经验。19世纪初期,欧美一些国家为复兴奥运会进行了各种尝试。19世纪30年代,瑞典伦德大学的斯卡图(G.J.SChartau)教授曾组办过两次被当地报纸称作"奥运会"的比赛活动。从1849年起,每年一届,英国布鲁克斯(W.P.Brooks)博士组办过长达几十年的"奥林匹克节"。

  19世纪中叶以后,希腊人渴望借复兴古代奥运会来重振古希腊文明。在希腊国王奥托的支持下,一个名叫扎帕斯(Zappas)的希腊人于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组织召开了第1届泛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后,在1870年、1875年、1887年和1889年,又先后举行了4次泛希腊奥运会。由于组织不善和仅限希腊人参加,泛希腊奥运会没能继续得到发展,但对欧洲各国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的报纸对这几次运动会都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从而引起了远比希腊本士更大的反响,它从正反两方面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积累了经验。

  6.战争的威胁和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世界上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一个新的、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威廉二世统治的德国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想通过战争来重新瓜分世界,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欧洲。

  在此阶段,德国要求复兴奥运会的呼声很高,一些别有用心的德国人想通过发起奥运会,来扩大影响,为称霸世界服务。法国是德国的近邻,如果德国发动战争,战争的灾难首先就会落到法国人民身上。法国人民强烈反对战争,渴望保持世界和平,古代奥运会和平、友谊的精神,恰好符合法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复兴奥运会,不仅有利于国际体育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法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对德国称霸世界的斗争。复兴奥运会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落在了法国人的肩上。

  顾拜旦让奥林匹克运动变成了现实

  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是公认的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他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888年,顾拜旦就任法国学校教育、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1889年顾拜旦代表法国参加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国际体育训练大会,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体育的动态,他认为近代体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应该借助古希腊体育的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于是产生了复兴奥运会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一想法,顾拜旦做了大量的工作。

  1891年,顾拜旦创办《体育评论》杂志,以此为阵地热情宣传他的主张,对创办奥运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892年,顾拜旦遍访欧洲,宣传奥林匹克理想。同年11月25日在庆祝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合会成立5周年大会上,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说,第一次公开和正式地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在演说中,顾拜旦阐明:现代奥运会应该像古代奥运会那样,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但应该比古代奥运会有所发展和有所创新,它应该向一切国家、一切地区和一切民族开放,并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顾拜旦的倡议,使现代奥运会从一开始便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具有鲜明的国际性。1893年,顾拜旦在巴黎召开一次国际性体育协调会议,团结国际体育人士,讨论创办奥运会的问题。翌年,他还将自己的倡议写成公开信,寄给许多国家的体育俱乐部,得到不少体育俱乐部的支持。

  在国际上各种因素的促进和顾拜旦的不懈努力下,创办奥运会的各种准备工作终告就绪。1894年6月16日—24日,根据顾拜旦的建议,来自美国、英国、俄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希腊等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在巴黎索邦神学院举行的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又先后有21个国家致函,向大会表示支持和祝贺。这次会议通过了成立国际奥委会的决议,并从79名正式代表中选出15人任第1届国际奥委会委员。大会还决定由奥运会举办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由于首届奥运会定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因此希腊委员维凯拉斯当选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大会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通过了遵循"业余运动"的决议。大会还规定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田径、水上运动、游泳、赛艇、帆船、击剑、摔跤、拳击、马术、射击、体操、球类运动等。

  1896年4月6日—15日,第1届现代奥运会终于如期在雅典举行。虽然组织很不完善,但它却是奥林匹克运动正式诞生的重要标志,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终于登上历史舞台,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又一页新的篇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

  1894年6月23日,当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开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时,这一壮举曾一度成为人们讽刺的对象。而在百余年后的今天,奥运会已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也吸引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

  百年奥运,跌右起伏,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过程:

  艰难的探索(1894-1914年)

  遵循着一定的时间周期在世界各地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让体育运动服务于各国人民,服务于世界和平,这种做法在19世纪末遇到的困难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其时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全球的工业革命,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将民族矛盾激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思想方面,固于各自小天地的长期束缚,人们还难以理解奥林匹克思想,对接受奥运会这种国际性的文化还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

  在体育方面,正在发育的现代竞技运动与体操运动尖锐对立,体育界四分五裂,门户之见根深蒂固,派别之争频频出现,举办世界性的大型综合运动会既无先例,也缺乏经验;尚不发达的交通、通讯条件远不能满足奥运会的需要。就奥林匹克运动本身而言,新生的国际奥委会本身还不成熟,除体操、滑冰和赛艇外,其他运动项目尚无国际组织,国家奥委会尚不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早期奥运会存在着诸多缺陷。首先,奥运会设项不稳,每届项目有所不同,主办者可临时增减项目(如首届奥运会的赛艇和帆船比赛,因天气不好而取消,临时增加了一项100米自由泳比赛),项目内容重复(第2届奥运会体操个人全能由双杠、单杠、吊环、鞍马、跳马、自由体操、跳远、跳高与跳远综合跳、撑竿跳、爬绳、50公斤举重等项目组成)。其次,运动场地缺乏统一标准,不仅跑道长度不同,有333.33米(1896年奥运会)、500米(1900年奥运会)、536.45米(1904年和1908年奥运会)、383米(1912年奥运会)几种,而且场地的设计也不统一,如首届奥运会采用"U"形跑道,第2届奥运会使用草地赛场。最初的游泳比赛在天然水域内进行。第三,比赛缺乏必要的规范,如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每届都不相同,举重和摔跤无体重分级和时间限制,度量体系混乱,时而英制,时而公制;组织者可擅自临时改变比赛日程;裁判多由举办国人员担任,执法难以公正;各项目运动员参赛资格不一致,奥运村尚未建立,运动员住宿地分散而混乱。奥运会也没有固定期限,短则10天,长则五六个月。第四,经费紧缺。首届奥运会因为资金短缺,几至半途而废。紧接着连续3届奥运会因资金问题,不得不与商业博览会联合,成为博览会的陪衬。

  1908年伦敦奥运会是奥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出现了脍炙人口、强调参与的奥林匹克名言:“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竞技运动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主办这届奥运会的英国奥林匹克理事会由国际奥委会的英国委员和英国各单项体育协会的代表组成。这种人员结构,为其他国家奥委会的构成提供了范例。这届奥运会各项比赛的技术性工作,从制定赛制、编排赛程,到选派裁判、组织比赛均由各单项体育协会负责,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这为后来由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管理奥运会技术工作奠定了基础。至此,奥林匹克"三大支柱"的组织结构已现雏型,各自职责相对明确,从而确定了奥林匹克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这一阶段即将结束时,第5届奥运会于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其参赛成员国的数量比第1届翻了一番,运动员人数增长了75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巩固了自己的阵地。

  初具形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定于191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7届奥运会被迫取消。战争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过21年,规模更大、更为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降临。奥林匹克运动抓住了两次大战之间相对和平的瞬间,经过5届夏季奥运会和4届冬季奥运会,初步确立了奥运会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首先,由于冬季运动项目的加入和女子体育的发展,奥运会变得更为均衡和完整。冬季运动项目是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冰天雪地这种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对青年人的锻炼和培养来说有着夏季运动项目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1924年冬季奥运会的出现,弥补了夏季奥运会的不足。1928年,女子田径项目被正式列入奥运会,在位居奥运会竞技之首的田径项目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项目重复问题在这一时期基本得到解决。自1924年奥运会始,体操摆脱了内容混杂的状态,形成了现代竞技体操的基本项目。田径取消了立定跳远、壶铃掷高、掷远等内容,日趋标准化。1930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代表理事会协商后决定,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为田径、体操、防御性项目(拳击、击剑、摔跤、射击)、水上运动(赛艇、游泳)、马术、全能(现代五项)、自行车、举重、帆船和艺术比赛(建筑、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组委会可选择的项目有草地网球、水球、冰球、手球、篮球、回力球。同年,国际奥委会将奥运会的举办期限定为16天,并规定除集体项目外,每个项目一个国家只能派3名运动员参赛。女子项目为体操、田径、游泳和击剑。对运动员参赛资格有了相对统一的界定,并对报名、比赛组织工作的许多具体问题作出了规定。

  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首次使用400米跑道,4年后这种跑道被确定为奥运会标准跑道;1924年巴黎奥运会开始有了长50米的游泳池。奥运会场地设施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得到进一步改善。柏林奥运会还出现了可容纳11万观众的大型体育场。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些奥林匹克标志和仪式也在此时一一面世,如奥林匹克五环旗(1920年奥运会)、圣火传递(1936年奥运会)、开幕式放飞和平鸽(1920年奥运会)、运动员宣誓(1920年奥运会)。奥运会的颁奖仪式有了明确的规定,并自1932年始为一、二、三名设置高度不同的授奖台。专门接待运动员的奥运村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进行尝试之后,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开始正式设立。

  这一时期,奥林匹克组织发展迅速,国家奥委会成员数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9个增至60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达到24个。1926年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由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代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此后,国际奥委会逐渐摆脱技术性事务,开始更多地关注领导、协调、决策等更高层次的工作。奥林匹克运动终于形成了三大支柱互相配合的组织体系。

  1920年出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这一时期奥林匹克思想的重要进展,它与"重在参与"相辅相成,鼓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奥运会与科学技术的相互结合也取得重要进展,在工程建筑、电子设备和通讯中大量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如1932年采用双镜头照相机进行终点摄影,第一次在奥运会上非正式使用电动计时和终点摄影仪,运动会场设置大屏幕记分牌,出现自动打印机网络等。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始,组委会采用电影这一形式对奥运会进行完整的记录。首次奥运闭路电视转播也在此时开始。

  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动员业余身所引起的冲突,许多运动员因此而受到处罚,如曾3次参加奥运会、获得9枚奖牌、被记者称为“超人”的著名芬兰长跑选手努尔米因接受补贴,被视为“职业运动员”,无缘参加1932年的奥运会。此外,随着奥运会影响的扩大,一些政治势力试图将其作为政治工具的意图日益暴露,这在1936年由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所举办的冬、夏两届奥运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发展与危机(1945-198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亿的人口先后卷入。1940和1944年两届奥运会被迫取消。二战之后出现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如两大阵营的对抗、冷战格局的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等。世界的新格局既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给它设置了重重障碍。

  战后,奥林匹克运动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奥运会规模扩大,项目剧增。战争结束后的1948年奥运会有来自59个国家奥委会的4062名运动员参加136个项目的比赛,1972年时则有121个国家奥委会派出7121名运动员,参加195个项目的比悔。冬季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数目也由1948年的28成员国的369人增加到1972年的35成员国1006人。在奥运会规模扩大的同时,竞技运动的水平快速提高,出现了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田径运动员摩西、比蒙等一批超级明星和8.90米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跳远纪录。1960年埃塞俄比亚的阿贝贝赤足获得马拉松比赛冠军,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开始在奥运体坛显示力量。奥运会举办地也不再局限于欧洲和美洲。

  1956年和1964年分别在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亚洲日本的东京举办了第16和第18届奥运会。

  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是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本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席位,这不仅为中国体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际舞台,促进了中国体育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奥林匹克运动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是:1.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奥运会的影响。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以来,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冲突、种族主义与反种族主义的斗争、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等,都对奥运会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恐怖主义分子出于政治目的,开始将奥运会作为自己的攻击目标,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即为一例。出于政治原因而对奥运会实行的抵制连续不断,规模越来越大。2.竞技运动商业化和运动员职业化的进程开始加快。60年代中期以来,奥运会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的趋势已露端倪,国际奥委会的"业余"禁条屡被触动,奥运会与经济相结合的势头强劲,防不胜防。奥运会比赛中欺骗行为有所抬头。首先,违禁药品的滥用日益严重,1960年罗马奥运会出现奥运史上第一例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而丧生的事故,兴奋剂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其次,在女子项目的比赛中出现了有男性特征的运动员,运动员的性别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3.奥运会出现经济危机。随着奥运会的膨胀,举办奥运会所需要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投入急剧增加,而旧有的筹资方式远不能满足举办奥运会的需要,再加上举办奥运会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些居民反对在自己的城市举办奥运会,如美国的丹佛市就因此而不得不将已经得到的197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交回,由国际奥委会另选城市。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债台高筑。到70年代后期,愿意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只剩下洛杉矶一个。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对二战后社会的深刻变化和60年代以来奥运会社会化、大型化、综合化的新趋势缺乏认识,坚持多年来形成的封闭格局,拒绝与其他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打交道,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坚拒商业于奥运之外,以保持奥运的"纯洁',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严重脱离社会。国际奥委会的保守与僵化加剧了它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的矛盾,为了集聚各自的力量,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于1967年成立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各个国家的国家奥委会也于1979年成立了国家奥委会协会。

  奥林匹克三大支柱的合作关系出现了危险的裂痕,它们共议大事、互相沟通的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也已自1930年起就处于休眠状态。此外,尽管二战后大批新获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奥林匹克运动,但在布伦戴奇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20年间仅增加了6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受到忽视。于是,自6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奥委会内外交困,风雨飘摇,其全部资产到1972年只剩下区区200万美元。奥林匹克运动积蓄已久的各种矛盾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旧的模式已无能为力,而新的模式、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1972年,爱尔兰人基拉宁接替布伦戴奇,出任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基拉宁任职的8年是奥林匹克运动变封闭为开放的过渡阶段,国际奥委会开始重新审视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关系。19世纪形成的业余原则和奥林匹克运动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观点对人们思想所形成的禁锢开始松动。尽管这8年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进程是缓慢的,却为下一阶段萨马兰奇大刀阔斧的改革做了必要的准备。

  改革与创新(1980-2000)

  1980年西班牙人萨马兰奇接替基拉宁,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审时度势,开始了全面的改革。这场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变封闭为开放,使奥林匹克运动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国际奥委会一反过去视商业化为洪水猛兽的陈腐观点,充分肯定它对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大胆引进市场经济的机制,积极而有控制地对奥运会进行多种商业开发,给奥林匹克运动建立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组委会对举办奥运会的经济运作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变沉重的包袱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国际奥委会敏锐地觉察到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对洛杉矶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设计出一整套规范而有效的经营奥运会的做法,如"奥林匹克计划"(TOP计划)等,从而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92年国际奥委会已拥;资产125亿美元,1993-1996年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从商业开发中获得23-25亿美元的总收入。国际奥运会本着取之于奥运,用之于奥运的原则,通过奥林匹克团结基金组织,对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奥林匹克运动给以积极的援助。

  肯定商业化的积极意义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废除了参赛者业余身份的限制。业余原则从一开始就有其不可操作性,它不仅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相矛盾,而且也不符合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的现实。由于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运动员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中,纯粹的业余运动员不复存在。各国或明或暗给奥运选手以经济补贴成为公开的秘密。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坚持上一世纪末期的业余主义,必将严重地阻碍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80年代的改革彻底取消了这一限制,宣布奥运会向世界上一切最优秀的运动员开放,这就保证了奥运会的比赛具有最高的竞争水平和观赏价值。

  国际奥委会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承认体育运动不可能独立于政治之外,这一思想解放,使国际奥委会不再在多变的国际政治局势中奉行被动的"鸵鸟政策",而是采取主动出击的姿态,同政府与非政府的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体育的利益,积极灵活地斡旋于国际的风云变幻中。商业化给奥林匹克运动奠定的经济基础,增强了国际奥委会政治上的独立性。

  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革新。萨马兰奇改组了国际奥委会的内部机构,使之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萨马兰奇将自己的工作地点迁往洛桑,成为顾拜旦之后,常驻总部的国际奥委会专职主席。萨马兰奇改革了国际奥委会总部的行政机构,使之有良好的办事效率,调整并充实了国际奥委会的专门委员会,使国际奥委会在处理各种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咨询各方面的专家。

  国际奥委会有意识地在发展中国家吸收委员,并在1981年开始有了妇女委员,使国际奥委会的人员结构得到改善,妇女在奥林匹克事务管理决策层的地位得到认可。

  奥林匹克运动在法治的道路上也迈进了一大步。首先,国际奥委会在1981年得到瑞士联邦的正式承认,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组织,从而结束了其长达87年的"法律真空"的身份。其次,独立的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于1983年建立,使国际体育中的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自1981年开始,一系列奥林匹克的相关组织相继问世,如各大洲的奥委会协会(非洲国家奥协、泛美体育组织、亚奥理事会、欧洲国家奥协、大洋洲国家奥协)及奥运冬季和夏季项目联合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协调,奥林匹克运动三大支柱之间重新出现了同舟共济的局面。也是在这一时期,国际奥委会开始积极与各种官方与非官方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等密切合作,并寻求各国政府体育部门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

  国际奥委会与各国政府合作开展的反兴奋剂斗争等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外环境得到根本改观。同时,国际奥委会开始积极主动地对大众体育、体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多种领域进行开拓,使奥林匹克运动日益成为一项持续的活动,而不仅仅是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正如萨马兰奇所说:"多年来国际奥委会给人们的印象是只关心组织四年一度的奥运会,现在它参与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国际奥委会利用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支持残疾人奥运会,开展以大众体育为内容的"奥林匹克日"活动,赞助世界大众体育大会、奥运会科学大会、国际奥委会世界科学大会,设立"国际奥委会主席体育科学奖"等。

  如果说,80年代奥林匹克运动变封闭为开放,找到了自己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途径,那么进入90年代后,它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又试图为人类社会提供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榜样。这一新的奋斗是以1993年落成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新馆和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为标志开始的。座落在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为了不破坏周围的自然景观,采取了依傍地形、向下发展的建筑原则,与环境融为一体。为了保存一棵百年老树不惜改变设计,使这棵与奥林匹克运动同龄的树和博物馆共存。在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中,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也将环境保护列为首要原则,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曾几度修改设计方案,从而赢得了环境保护组织的尊敬。国际奥委会对夏季奥运会建筑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冬季奥运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要求,并强调奥运场馆的会后利用。

  改革给世纪之交的奥林匹克运动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其中最核心的是:1.如何控制商业化的副作用,保持奥运高尚的道德目标。2.如何在各种政治力量斗争中保持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立性。3.如何控制奥运会规模,让更多的城市可以有机会举办奥运会。4.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全球的反兴奋剂斗争。

  21世纪的展望

  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奥林匹克运动也有一个产生、发展与衰亡的过程。但是就目前的社会条件来分析,奥林匹克运动还远远没有完成历史赋予它的使命。20世纪,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的接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地球村"一词形象地表述了今日各个民族的密切关系。现代文明在给予人类更多力量的同时,也赋予他们更重的责任。当今人类社会的繁荣是各个国家合作交流的结果,所面临的巨大困难更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克服。

  2001年7月,国际奥委会迎来了历史上第8位、也是21世纪第一位主席比利时人罗格。罗格在上台后施政纲领时宣布:在未来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运动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控制越来越庞大的奥运会,二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有效的反兴奋剂斗争。为此,国际奥委会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呼吁各国政府参与到反兴奋剂的运动中来;成立了一个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研究委员会,专门对如何有效地控制奥运会规模进行研究。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已经公开表示,今后的每一届夏季奥运会的比赛大项将保持在28个,如果有新的项目要进入,将必须有旧的项目退出。国际奥委会还将对每一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的受欢迎程度进行追踪,从而做到在每一届奥运会的项目设置上“有的放矢”。

  奥林匹克运动在20世纪已经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21世纪,尽管它还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它会在困难和挫折中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继续以其独特的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友谊和进步。

  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

  奥林匹克运动从80年代开始改革以来,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克服了危及奥林匹克运动生存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但是奥林匹克运动仍然存在的一些难题,构成了对其本身未来发展的挑战。

  (一)对国际奥委会独立性的挑战对国际奥委会独立性的挑战主要来自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干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干预是不同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长达40年的时期内,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暴的考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70至80年代奥运会所面临的一次次大规模的政治抵制。这些政治抵制的根本原因是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和南非种族主义与非洲国家反种族主义的矛盾。在奥林匹克运动未来的发展中,出现同样大规模抵制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这是因为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行大规模抵制的政治动因已大大削弱。但企图左右国际奥委会对其事务独立进行决策的政治势力还存在,国际奥委会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承认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不可分割的同时,坚决反对把奥运会作为某个国家政府的政治工具,对各种政治干扰采取了有效的对策,如1992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757号决议,对南斯拉夫进行制裁,要各会员国禁止南运动员进入他国领土参加国际比赛;而国际奥委会并没有简单服从,经过一系列策略外交,使南斯拉夫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巴塞罗那25届奥运会比赛。此外,使美国国会对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非议和干涉,也遭到国际奥委会的公开批评。这些都表现出国际奥委会的独立立场。

  (二)三大支柱间矛盾的挑战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基石,三者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极为重要的。在1973年恢复自1930年中断的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特别讨论了三者团结的重要性。目前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是融洽的,但也存在潜在的危险,主要表现在权力和经济利益分配上。

  ①遴选奥运会主办城市国际奥委会认为,遴选主办城市是国际奥委会的独有权利。但现实情况看,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负责奥运会的一切技术问题,如比赛规则、运动员及格标准、每个国家参加每个单项的运动员人数等;是否允许职业选手参赛,也属其权限所在。国家和地区奥委会负责派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派哪些项目、派多少人数,均由国家和地区奥委会自己决定。基于上述理由,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奥委会认为,遴选主办城市也与它们密切有关,希望改变今日遴选主办城市由国际奥委会独家投票决定的状况。

  ②委员制国际奥委会委员是由国际奥委会直接遴选的。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这些委员是"国际奥委会在他们各自国家的代表,而不是他们国家在国际奥委会的代表"。奥林匹克运动一切问题的讨论都是在国际奥委会内部进行,而奥林匹克运动开展的实体国家奥委会,只享有十分微小的决策权。目前国际奥委会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成员,而现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仅91人,且有些国家占有两名委员。一些国家奥委会对此持有异意,要求改变现行的组织结构,变委员个人制为各国奥委会的代表制,一国一票,使自己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上述问题由来已久,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日益明显突出,有待于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奥委会三方面协商解决。

  (三)商业化的挑战商业化是使体育运动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个最有力的因素。利用商业手段寻求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商业化使奥林匹克运动摆脱了经济上进退两难的困境。但商业化也会影响奥运会竞技运动的正常进行,如汉城奥运会的许多比赛本应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但为满足电影广播权最大买主美国电视广播公司的要求,组委会将比赛移到早晨以顺应美国东部电视的黄金时间。这种移动显然会影响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国际奥委会为使商业化能按照有利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轨道前进,采取若干控制措施:坚持在奥运会比赛场地及其上空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的原则,使奥运会在世界各种国际体育大赛中,成为唯一没有商业广告的运动会;扩大经济来源,降低电视转播权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以减少对电视广播公司的依赖;设立奥林匹克团结基金,加强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但如何防止过度商业化,仍是国际奥委会面临的新课题。

  (四)职业化的挑战业余原则一度是奥林匹克运动理想的基本原则,被视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和生命线。坚持业余的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纯洁奥林匹克精神。但是,随着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仍坚持"业余"的原则已不现实。因为高水平的运动员,只有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训练才能达到体育的高峰。长期训练的花费只有来自国家或企业赞助。同时,固守"业余主义",会将许多优秀选手排斥在奥运会门外,束缚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不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1980年国际奥委会从宪章中取消了"业余"的规定,1988年允许职业网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运动员参赛资格也由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自行决定,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国际单项组织对职业选手参赛仍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奥林匹克精神不受损害,将那些处于经纪人手中,不为国际体育组织所控制的职业选手,如职业拳击运动员排斥在奥运会之外。

  (五)滥用兴奋剂的挑战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使用与反对使用兴奋剂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利用兴奋剂提高运动成绩是一种欺骗行为,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和"更快、更高、更强"的激励口号的嘲弄。国际奥委会在禁止使用兴奋剂方面态度十分坚决。国际奥委会对违禁者的处罚也不断加重。但是由于在现代社会中,国际大赛的运动成绩往往与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联系在一起,因而使用兴奋剂的现象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失,使用兴奋剂的手段会越来越隐蔽,这就会对检测兴奋剂的手段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奥林匹克运动中反对兴奋剂的斗争不仅是一场不同体育道德观之间的斗争,也是一场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的斗争。

  (六)超大规模的挑战二次世界大战前,参加奥运会的人数不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也不到50个。战后,奥运会的参赛运动员、国家和地区的数目急剧增加,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运动员人数为9364人,国家和地区为172个,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教练员、裁判员、新闻记者、保安人员和服务人员,总数达7万多,再加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旅游观光者。规模如此之大,势必给举办城市带来沉重的负担。这种规模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望而生畏。国际奥委会采取了限制奥运会的人数,提高新项目进入奥运会的标准,削减奥运会比赛项目等措施,控制奥运会的规模继续膨胀。

  展望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在迎来它的一百周年的时候,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奥运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意味着奥运会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运动员竞技场,集中地表现出人类向自己极限挑战的最高水平,比赛场面也将更加激烈和扣人心弦。另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将进一步均衡发展,以奥运会为代表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将与大众体育相结合,并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国际奥委会通过成立"大众体育委员会"、赞助国际大众体育科学大会、发起"奥林匹克日"的大众体育活动等措施,使大众体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奥林匹克运动在文化、教育、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活动也日益活跃,奥运会的文化色彩更加丰富,各项文化艺术活动会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多的城市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申办奥运会,会使更多的人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内涵和独到作用,奥林匹克运动将更加具有广泛性。

  已经开始的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将继续进行下去,奥林匹克运动将更加充满活力,在不断地迎接挑战和不断地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走向未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资料来源:中国奥委会)

 
编辑:宋方灿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