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驰电掣间,F1中国大奖赛已经落下帷幕。
毫无疑问,F1是一项昂贵的运动,但之所以让世界各国都抢着申办,是因为它也带来巨大的回报。现在,三天的激情已经过去,我们不妨来看看:以5.3平方公里的上海国际赛车场为中心的F1,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5.3平方公里内:数字解读收益
“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看F1!”9月24日到9月26日这三天里,这句话在上海市民中最流行。F1中国大奖赛门票的销售状况之好,令上赛场副总经理郁知非也颇感惊讶:比赛开始还有一周,票房就已经超过了3亿!一组统计数据显示,9月24日,一系列垫场赛的排位赛,上赛场就涌入了3万观众。第二天的F1排位赛,8万观众到场。而第三天的正式比赛,可以容纳15万人的上赛场几乎座无虚席!
交通则是本次F1大奖赛的另一个亮点。组委会本次共出动了约2700车次的大巴士,用于接送观众往返于市中心与上赛场之间,一切都秩序井然。第三天的比赛之后,10多万观众在2个半小时内全部疏散完毕,没有发生任何交通事故,很多外国记者都赞叹不已。每张车票40元,每辆大巴能运载40名乘客,2700车次的运营收入颇为可观。
位于主看台外侧的休闲区是三天F1比赛中最热闹的地方。各大车队和赞助商都在这里设立了摊位,吸引了每一位到上赛场来的观众。而一些车队授权的纪念品,只能用“卖疯了”来形容。以法拉利车队设立的一个摊点为例,350元一顶的红色舒马赫帽子三天内卖掉1200顶,而518元一件的法拉利T恤则卖掉800件。王先生是上海一家汽销公司的员工,提着两大购物袋的他说:“确实有些贵,但一年才一次,我觉得值得。”这些F1纪念品的收入,再加上上赛场将电视转播权卖给中国台湾纬来体育所带来的近1亿元人民币收入和其他户外广告及商业合作,直接经济利益将达到5至6亿元。而按照计算,上赛场的收入达到4000万美元左右就可以使2004年的收支平衡。
5.3平方公里外:世界认识中国
如果要衡量F1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以上赛场小小的5.3平方公里为界,显然太狭小了。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体育产业的一举一动,将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所以,跳出赛场,我们将看到更多……
伴随F1而兴旺的,首先就是旅游业。F1比赛期间,嘉定区的各星级宾馆房费上涨到了1200至1600元一间,仍爆满。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在F1期间的房价也都翻了一番,几乎满房。经济型的连锁酒店如“锦江之星”的出租率也达到了100%。这种“兴旺”之势,由上海辐射到了江、浙一带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F1期间,苏州、绍兴的宾馆涨价50%以上,也基本上住满。
F1最引以为豪的一组数据是:每一站比赛全球有500多家媒体报道,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视台转播,全年总共565亿观众。在这万众瞩目的背景下,我们将发现收获更多。
比如中国石化为了拿下本次F1中国大奖赛的冠名权,代价不菲,但据统计,全球约有近4亿观众观看F1中国大奖赛的比赛。“中国石化”这四个大字,在F1比赛期间通过电视传遍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对一个品牌形象的提升,是无法简单地以货币计算的。
比赛期间,以舒马赫故乡德国为例,该国汉莎航空公司为满足本国游客前往中国观赛的需要,临时增开四个飞往中国的航班,每个航班均用可以容纳300名乘客的空中客车A340。那么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来到上海,小到上赛场入门处一个中国式的牌楼,大到上海的外滩、苏州的园林,乃至北京的长城,都成了我们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F1带来了巨大动力,但要利用好这个“世界级发动机”,还需要时日。可以预见的是,它未来给我们带来的,将比现在还要多得多。(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