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 |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心路网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安徽"861"行动计划: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增长支撑

2004年10月18日 14:39

  中新网10月18日电 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到实处,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提出了"861"行动计划,即扎实推进八大产业基地和六大基础工程建设,确保到2007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这既是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未来几年我省经济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将开始全面实施"861"行动计划。

  以下为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有关"86l"行动计划的相关内容摘编:

  一、"861"行动计划概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把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化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省委、省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就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特别是未来五年的重点建设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预期指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半。分三步走:2003-2007年为起步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左右,到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2008-2015年为第二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左右,到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2016-2020年为第三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合肥、芜马铜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集中力量起草了《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起步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提出在起步阶段建设八大产业基地和六大基础工程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审定后以皖发[2003]12号文件下发执行,成为指导我省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8+6"计划,经省政府审议提炼后形成了"861"行动计划。"8"是揖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基地。(1)加工制造业基地。主要发展汽车产业、机械装备产业和家电产业。(2)原材料产业基地。主要发展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3)化工产业基地。主要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橡塑制品。(4)能源产业基地。主要发展煤炭、电力、煤炭液化和煤层气。(5)高新技术产业基地。(6)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主要为农产品生产,粮油、水果加工,畜牧深加工,纺织和造纸。(7)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8)重要的文化产业大省。"6"是指构筑六大基础工程。(1)防洪保安工程。(2)通达工程。(3)信息工程。(4)生态工程。(5)信用工程。(6)人才工程。"1"是指到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20亿元,人均达到1000美元以上。简称为"861"行动计划。

  "861"行动计划作为一个计划体系,由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预备开工项目和前期工作项目等四部分构成,在实际操作中按照动态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逐年推进。列入"861"行动计划的项目,都是八大产业基地和六大基础工程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骨干工程,其中制造业项目和能源项目的投资多在5亿元以上,少数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计划涉及交通、能源、制造业、原材料、化工、水利、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加工、环保、高技术、社会事业等十个方面。经初步汇总,"861"行动计划目前约有项目600个,项目总投资10000亿元。

  二、"861"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

  根据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步骤,2003-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左右,到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20亿元,人均达到1000美元以上;工业化率达到4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3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800元和2700元左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基地和六大基础工程,构筑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平台。

  (一)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基地

  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力争到2007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加工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1、加工制造业基地

  汽车产业。适应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把汽车作为着力抓好的第一大产业。以奇瑞、江汽、星马和昌河等四大企业为重点,加强与国际大公司的合资合作,增强研发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品系列。着力抓好奇瑞二期、三期工程,江汽商务车、重型车,星马改装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江汽与安凯等省内企业的重组。依托整车企业,以安庆ATG、芜湖仪表、宁国中鼎等零部件企业为基础,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力争到2007年或稍长一点时间,使全省汽车年产量达到120万辆(其中奇瑞70万辆,江汽、安凯商用车30万辆,合昌微型车20万辆),改装车10万辆,形成以轿车、商用车、改装车和微型车为主体,零部件配套产业较为发达,在全国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体系。

  机械装备产业。按照"重点突破、壮大特色、形成优势"的思路,依托日立挖掘机、合力叉车、长江拖拉机、飞彩集团和国祯环保等企业,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电工电器、环保设备和其他机械装备特色产品。力争到2007年形成3万台叉车、l万台装载机、8000台挖掘机、500台大型液压机、1000台大型潜水泵、500万千瓦电机、2000万千伏安变压器、600万千瓦农用柴油机、50万吨环保设备的年生产能力。

  家电产业。吸引国内外大型家电企业来我省建立生产基地,争取海尔、美的、日立、西门子、康佳等外来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美菱、荣事达等企业优化整合和扩大对外合作,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力争到2007年全省家电年产量达到2000万台(其中电冰箱550万台、洗衣机400万台、空调器500万台、彩电450万台、微机100万台),比2002年扩大一倍以上。

   2、原材料产业基地

  金属材料。积极推进马钢、铜陵有色等企业产权改革和对外合作,加快发展后续深加工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落实原料资源。着力抓好马钢热轧、冷轧薄板,2500立方米高炉工程,小H型钢;铜陵有色新增15万吨电解铜,10万吨铜板带,冬瓜山铜矿;芜湖鑫科15万吨光亮铜杆等项目。力争到2007年或稍长一点时间,马钢钢材产量进入全国前列,铜陵有色电解铜产量保持全国第一,形成1300万吨钢、60万吨电解铜、40万吨铜材加工的年生产能力。

  非金属材料。充分利用我省资源优势,加快省内外建材行业间重组、兼并进程,落实优质矿山资源,实现低成本扩张。积极推进海螺集团水泥熟料扩建项目。加大非金属矿的开发利用和应用研究步伐,积极推进国风100万吨碳酸钙超细粉,巢东30万吨凹凸棒粘土、60万吨重质碳酸钙,芜湖15万吨有机硅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力争经过五年左右的培育,使我省非金属矿深加工产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07年形成1亿吨新型干法水泥、500万吨非金属深加工、10万吨有机硅的年生产能力,其中海螺水泥达8000万吨(到2010年达到1亿吨),保持全国第一。

   3、化工产业基地

  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抓紧兴建仪征至安庆和安庆至合肥输油管道,降低安庆石化运输成本。积极开发石化下游系列产品。加快淮南化工老系统改造和安庆石化原料油改煤步伐,推进100万吨甲醇、50万吨二甲醚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煤化工产业。力争到2007年,形成500万吨原油和1500万吨原煤的年加工能力,其中,汽柴油350万吨、腈纶9万吨、合成氨30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50万吨、焦炭400万吨、煤化工衍生产品100万吨。

  橡塑制品。推进海螺型材扩建项目,国风大口径波纹管、薄膜项目,佳通全钢子午胎扩建等项目建设;强化基础技术研究,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塑料制品原料配方;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抓住行业快速成长的机遇,实现超常规发展。力争到2007年,形成150万吨塑料制品,1200万条轮胎,30亿件橡塑密封件的年生产能力。

   4、能源产业基地

  煤炭。规划建设顾桥、张北、丁集、望峰岗、潘四、许疃、涡北、孙疃、刘庄、展沟、卧龙湖等一批大型矿井,扩建谢桥、潘一、潘三、祁南等矿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洗煤能力。力争到2007年使全省煤炭年产量提高到1亿吨;到2020年力争达到1.7亿吨,其中,淮南矿业集团1亿吨、新集国投3000万吨、淮北矿业集团3000万吨、皖北煤电1000万吨。

  电力。在满足全省电力需求的同时,面向华东电力市场,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建设安庆电厂、池州电厂、阜阳电厂、淮南煤矿坑口电厂一期、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和500千伏电网等工程,扩建铜陵电厂五期、平圩电厂二期、马鞍山二电厂二期等工程。力争在2007年前开工建设1000万千瓦发电机组,全省形成2000万千瓦生产能力;到2020年力争再建设包括核电在内的2000万-3000万千瓦机组,使我省成为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抓紧落实电力市场,争取将"皖电东送"工程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整体规划和华东电网规划。

  煤炭液化。煤炭液化制造石油产品,是能源替代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争取国家煤炭液化万吨级工试装置在我省建设。力争到2007年或稍长一点时间,使淮南形成100万吨煤炭液化的年生产能力。

  煤层气。加快两淮煤层气开发力度,积极推进淮南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高利用能力。力争到2007年,两淮地区煤层气年抽排量达到4.5亿立方米,其中淮南矿区2.5亿立方米,淮北矿区2亿立方米。

   5、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今后五年或稍长一点时间,集中力量,培育和建设合肥科学城及合肥软件、合肥生物医药、淮南生物医药、芜湖新材料、铜陵电子材料、亳州现代中药等具有我省特色和优势的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纳米技术,推进纳米材料的应用和产业化。围绕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国家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滚动实施省5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积极推动国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力争到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年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6、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

  农产品生产。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养殖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建设专用小麦、水稻、棉花、"双低"油菜、茶叶、花生、蔬菜、猪牛羊禽肉、蜂产品、水产品等十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测体系、认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力争到2007年粮食年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600万吨,肉类总产达到400万吨,水产品总产达到200万吨,农产品优质品率达到60%,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粮油、水果加工。以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为主导,以一大批龙头企业为支撑,推动农副产品深度转化。加大丰原集团等对外合作,全面建设丰原集团700万吨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努力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华康粮油、砀山梨汁等一批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白酒行业重组。到2007年形成1500万吨粮油加工、100万吨水果加工、200万箱卷烟、50万吨优质白酒的年生产能力。

  畜牧深加工。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直接食用熟肉和乳制品。推进淮南益益乳业、农垦正达肉鸡集团、六安天业集团、桐城鸿润集团等项目建设,支持与雨润、金牛实业等省内外优势企业重组,鼓励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产销一体化,健全市场网络体系。到2007年形成700万头猪、200万头羊、100万头牛、1亿只家禽、500万件羽绒制品、20万吨乳制品的年加工能力。

  纺织。围绕安庆华茂、淮北飞亚、芜湖裕中、阜阳华源等重点企业,改造落后纺锭,大力提高清梳联、高档精梳机、喷气纺等新型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后整理加工,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力争到2007年形成300万锭的年棉纺能力。

  造纸。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推进林纸一体化步伐,促进皖西南30万吨木浆及300万亩造纸林、马鞍山山鹰公司30万吨牛皮箱纸板及15万吨新闻纸等重大项目建设,启动皖北地区草浆项目。力争到2007年,形成40万吨草浆、30万吨木浆和280万吨机制纸及纸板的年生产能力。

   7、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以"两山一湖"旅游开发为龙头,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开发和配套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市场开拓和旅游经营机制创新力度,提升旅游城市整体形象。积极开发"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度假产品,力争将太平湖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的市场对接,共建统一的旅游网络,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07年全省旅游年总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其中"两山一湖"地区尽早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旅游年总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

   8、重要的文化产业大省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步伐,使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抓紧制定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发展新闻报刊、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图书音像、文化娱乐、文化旅游、艺术教育、文物拍卖等八大产业。通过整合、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增强竞争力。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力争到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年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占三产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

  (二)构筑六大基础工程

  加速工业化进程,建设重点产业,必须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1、防洪保安工程

  在继续完善长江治理的同时,重点加强淮河治理,建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完成汾泉河、奎濉河治理工程,继续进行淮河干流整治、淮北大堤除险加固,开工建设白莲崖水库及涡河、颍河治理等骨干工程,基本完成淮河干流蚌埠闸及沿淮重点湖泊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沿江、沿淮排涝能力建设,完善江淮丘陵地区及淮北地区抗旱工程设施;抓好省辖市城市及重点县城防洪工程,基本消除安徽的"心腹之患"。积极推进引江济淮前期工作。为保证防洪保安工程的实施,省政府将保留防洪保安专项资金。

  2、通达工程

  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完善高速公路网,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密切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构筑内通外畅的快速交通网络。公路方面:建成蚌徐、芜宣、广祠、合铜黄、亳阜六、沿江、界阜蚌、蚌宁、合六、徽杭等高速公路,基本形成联结周边主要城市和全省各市相互联结的高速公路骨架,力争到2007年高速公路达到2500公里;改造和新建农村公路20000公里左右,使全省所有乡镇通等级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铁路方面:新建铁路600公里以上,建成宁西铁路六安-合肥-南京段、铜九铁路和合肥铁路枢纽,建设宣杭铁路和宁芜铁路复线,形成东西铁路通道和沿江铁路通道,提高我省在全国铁路运输网中承东启西的地位。空运方面:完成黄山机场扩建,实施合肥机场改造工程,增强我省航空运输能力。水运方面:建设马鞍山、芜湖,池州、安庆等港的集装箱码头,建成蚌埠新港,沟通芜太运河,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内河水运优势。管道运输:建成西气东输安徽主干线和支干线,建设仪征至安庆和安庆至合肥输油管道。

  3、信息工程

  围绕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形成"数字安徽"的基本框架。一是进一步改善网络基础设施。建成较为先进的主干通信网和新一代网络数字处理中心,以及与城市化相配套的城域网和局域网。二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基本建成法人单位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和空间地理数据库等四大数据库,以及社会保障、医疗、就业等信息资源数据库,继续推进金关、金卡、金税、金财等工程在我省的试点和应用。三是加强信息运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成电子政务基本框架和党政部门业务处理系统;发展电子商务,基本建成覆盖80%以上企业和50%以上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库及服务系统。四是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实现产品设计数据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商务电子化,力争到2007年制造类企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其他各类应用比例达到90%。

  4、生态工程

  全面启动"生态安徽"建设。一是以防治生态环境恶化为重点,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的保护和整治。继续加大对淮河、巢湖、长江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二是着力培育生态经济增长点,构建生态经济支撑产业,推进生态农业(绿色和安全农业)基地建设。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循环经济框架。培育和壮大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模式的生态效益型工业,建立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四是初步形成生态经济的服务网络。建立生态省建设科技支持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业认证体系、监测体系、预警体系、技术推广体系。五是重点扶持现有绿色产业、生态示范区,扩大示范效应。力争到2007年,基本控制淮河、巢湖、江淮分水岭等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初步建立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基本框架和生态省建设科技支撑体系框架。

   5、信用工程

  围绕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主体的建设,健全信用法制,培育信用需求,加强诚信教育,建立联合征信体系。一是以政府信用为先导,完善行政决策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及创建信用市、县、乡活动,树立信用政府形象。二是以企业信用为重点,在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信用建设、建立基本信用制度的同时,组建联合征信机构,建立联合征信制度,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三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加强公民诚信教育,培育建立个人征信制度的外部环境,建立消费者个人资信征集、查询制度。力争到2007年,初步建立起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和电子政务为基础的政务信息公开披露体系、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和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同业信用体系、以企业自身为主体和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自我内控信用体系、以信用中介为主体和市场运行为基础的社会商务服务信用体系等四大体系,基本建成"信用安徽"的框架,促进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6、人才工程

  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抓好高级管理人员出国培养工程、企业家培养工程,每年选派100名左右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公务员和科技骨干参加国内外有关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继续实行省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加大对留学人员和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人新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者队伍。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大批高级技工人才,为产业基地建设服务。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制度,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张庆华】
相关专题:中国网络媒体安徽行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闆风珶鎶骞冲彴 -404椤甸潰
Baidu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