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汽 车 |精品商城|图片库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经资讯 | 广告服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三大战略同时推进 “锦绣之州”欲再创辉煌(图)

2004年05月23日 09:39


锦州市委书记佟志武介绍锦州三大发展战略 中新社记者 陶光雄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锦州5月22日电 上了岁数的中国人都知道:“锦纶”曾是中国最流行的服装面料,而它就是因产于辽宁省的锦州市而得名。昔日的荣光已蒙上了厚厚的历史尘灰,在中国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今天的“锦绣之州”如何再创辉煌呢?经过集思广益,锦州提出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全面振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和“开放牵动”三大发展战略,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锦州的经济推向新台阶。

   工业立市:建设工业锦州

  “说起六十年代的历史,锦州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中共锦州市委书记佟志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曾以“新兴工业城市”著称,中国第一只晶体管、第一块石英玻璃、第一根锦纶丝、第一支人造塑料花都诞生在这里。“但改革开放以后,锦州的步伐明显跟不上时代变化,工业化水平与辽西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要求差距明显。”

  坚持工业立市,就是要建设工业锦州。佟志武说,瞄准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项措施,锦州要把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实现工业的提档升级。“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重点将体现在“324产业格局”上,即:做强石化、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力电子两大重点产业;改造提升机械、轻工、医药、纺织四大传统产业,同时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

  锦州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已形成了布局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产品遍及全国40个工业门类中的37个行业,达到1700多种。但在国内外影响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和产品微乎其微。佟志武说,今后锦州在大力发展民营业员经济的同时,在国企企改造上用全新机制盘活原有优良资产,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让企业如虎添翼。如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保持50年不亏损,其奥秘即是既把管理作为永恒话题,同时又不断创新,才使得老企业不断焕发青春,老话题做出了新篇章。而道光廿五集团把文化牌打得淋漓尽致,由一个亏损大户一跃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全省纳税大户。

  据介绍,锦州市已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具体目标:力争到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由2002年的211亿元增加到4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由85.8亿元增加到180亿元;工业占GDP的比重由现在的35.2%上升到43%,工业增长速度由2002年的13%达到20%,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由2002年的9.5%达到20%。

   以港兴市:让海风吹进锦州

  锦州是港口城市吗?这曾是外地人的疑问,也是早年封闭的锦州人自己的疑问。其实,锦州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沿海城市。锦州渔港的通航、商贸也早有历史记载。1986年10月,锦州港——渤海北部辽东湾内的区域性港口,在人们“建与不建”的争论中,由地方政府开始筹资兴建。1990年,锦州港正式开航。

  佟志武说,作为辽宁西部、内蒙东部、河北北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锦州港有条件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区域性、多功能的枢纽港,锦州也应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开放型港口城市。但长期以来,锦州人港口意识、海洋意识不强。因此,转变人们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树立市民的滨海意识、港口意识和开放意识。

  1993年2月,锦州港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中国惟一一家股份制港口。锦州港成为中国北方港口中惟一A、B两只股票同时上市的港口企业。2003年,锦州港年吞吐量实现1706万吨,已跃居到全国第21位。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经过11年的发展,昔日的小渔村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港口、仓储、工业、商贸旅、游五大功能区域为一体的新城区,开发区成为锦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的增长极,并成为吸引海内外资金和项目的重点投资方向。

  这些成就让锦州人看到了港口的优势与效益。于是锦州提出了“推进以港兴市,建设港口锦州”的发展战略。把港口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港为城用,城以港兴,以港口的战略性突破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突破。

  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是建设港口锦州、海上锦州和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的关键。为配合“以港兴市”战略,锦州市一方面将加快锦州城区向南、向海推进的进程,通过锦州南站新区建设、通海快速干道建设等措施,构建锦州现代化滨海城市的模型;另一方面将大力加强物流中心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锦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开放牵动:敞开锦州的胸怀

  其实,说起对外开放,锦州可以用两“早”来形容。一早是重视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锦州市就被列入沿海开放地区。另一早就是锦州市在省内的起步比较早。在1982年就吸引了第一笔来自香港的资金,成立了锦州进口汽车维修中心。虽然项目不大,总投资才14万美元,但它却是全国第一家合作企业。

  虽然起得早,但却动作慢。佟志武坦承,目前锦州对外开放水平低,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01%。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只占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0.01%,列全省第十一位。从引进“内容”看,多停留在吸引资金阶段,引进先进技术、高科技、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很少。利用外资项目源不足,现有储备项目中,全市各行业、各地区规划的利用外资项目普遍较少,超过500万美元的、比较成熟的项目更少。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东北文化禁锢的一面,依赖、懒惰、嫉妒。受东北文化影响,小农、小生产、小富即安意识非常浓。表现在,发展不错的企业不愿招商,认为没必要,看不到与先进企业的差距;企业发展不好也不积极招商,依赖思想严重,更害怕个人利益丧失。还有一些能够合资、并购的领域舍不得开放,看不到现行体制的弊端也就会葬送了企业。

  从1982年引入第一笔外资到2003年底,锦州市正常生产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170家,规模以上45家,产值超千万元的35家,产值过亿元的有5家。佟志武说,锦州属于老工业基地,许多企业因为不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市场竞争中不是被淘汰就是“奄奄一息”,通过利用外资,现有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因为利用外资,我市现有资源被挖掘,一些比较好的企业有了更多的活力和竞争力,一些困难企业重获“新生”。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后,目前在锦州,开放牵动已日渐深入人心。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落户锦州,锦州人敞开胸怀,很多部门和单位都把开放牵动当大事急事来办。锦州市提出,立足于良好的交通、区位和基础设施优势,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重点推进总投资液化天然气储运、化工物流园、锂离子电池、万亩水产养殖、大豆精炼、笔架山风景区经营权出让等11个重点项目;培育和发展会展产业,中泰合资建设锦州,整合旅游资源,做好山、海、庙、馆四篇文章,形成以三山(笔架山、北普陀山、闾山)、七寺(大佛寺、广济寺、青岩寺、双峰寺、善得寺、崇兴寺、青塔寺)、一馆(辽沈战役纪念馆)为景点的“锦绣之州、神奇之旅”,使“一小时”交通圈,变成“住锦州,游辽西”的黄金旅游圈。通过对外开放,把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与发展新兴服务业相结合,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投资环境相结合,用开放统领和牵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振兴东北老基地 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