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企业家》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企业家》。)
大人物的一些真实想法从不为人所知。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当初石破天惊的谋略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
过年回家,邻居老王出了问题,口眼歪斜,身体不住颤抖。四十多岁的人成了这样儿,让人对人生顿生怀疑。
据知情人士透露,原来老王买彩票中了160多万,本来打算谁也不告诉,但思想激烈斗争了五分钟之后,还是说给自己的结发妻子听了。夫妻俩一个下岗,一个低工资,怀了这天大的喜讯,彻夜未眠,边哭泣边讨论再哭泣再讨论。老王衣着单薄,很有可能又忘记了盖被子,还没看到曙光就中了风。当然,中风与穿不穿衣服关系不大。
贫贱夫妻百事哀。老王很可怜,这样的悲剧总是发生在小人物身上。当年孙大午见到妻子一张一张数挣来的钱时心情平静,他说他在银行工作,见过比那更多的钱。他说当他们的钱挣到上千万时,就觉得那钱不是自己的了,应该让它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才是大人物的风度,所谓非常人行非常之事。
这就有了点儿英雄创造历史的意味。在我看来,英雄对于历史的作用的确超过群众——后者更多的时候是在盲从,并且不明所以地分享英雄的胜利承受英雄的失败。而无论是分享还是承受,都容易让小人物中风。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抓不住成为英雄的机会,更遑论去创造时机了。
历史上的很多细节表明,大人物首先要有大气魄,如老王等未领彩金身先中风难入此列。三国时候,天下群雄并起共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各路大员远道而来,算好距离安营下寨,静静观看董卓在洛阳放起冲天大火。曹操很不理解同事们的做法:“我们替天行道光明正大,大家跑这么老远来是为了相面吗?”有想法就有冲动,曹操孤兵深入,结果被流矢射中,大败而还。同事们正端着高脚杯在讨论貂蝉到底美在哪里。袁绍问曹操:“要是咱们这事儿办不成,你看退路何在?”曹操早就瞧出那袁绍不是个东西,纳闷这样的人怎么就成了盟主:“您觉得呢?”袁绍从天文到地理一顿乱侃:“怎么样?”“我招揽天下贤才,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说。
气魄的大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袁绍终为曹操所灭。想当年创业的企业家们破釜沉舟屡败屡战,所遭待遇与中流矢的曹阿瞒大致相仿。大人物的与众不同在于,他们总是迅速地行动。燕雀不是不知道鸿鹄的志向,但它们认为安全是第一位的。
《三国演义》据说是贬曹的,写曹操兵败赤壁仓惶逃窜,三次大笑三次引出伏兵,形象极尽狼狈。读者看至此处,难免幸灾乐祸。全军覆没还能一而再再而三发自内心大笑的,从古至今除了傻子还有几个人?
大说客张仪落魄的时候,曾被诬盗玉而遭痛扁,回到家中,老婆给他分析:“要是不读书不看报不游说,哪里会有这样的祸事呢?”双眼青肿、嘴巴开张幅度明显降低的张仪只关心一个问题:“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老婆说在。“足够了。”张仪说。
还有一个有气魄的人叫吴起。齐国来打鲁国,鲁国想起用吴起为将,但有人说这小子娶的媳妇儿是齐国人,想来不能为我所用。吴起回到家中,手起刀落,用发妻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杀人肯定是不对的,事情也往往没这么极端,但当取舍之际,气魄大小作用关键。吴起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军士中有生了疖肿的,他张嘴就吻下去为其吸吮——激励员工也是需要气魄的。只有一个人看出了吴起的狼子野心。被吻士兵的母亲一听说这新闻就哭了:“去年吴老亲了我儿子他爸爸,他爸爸当年就玩儿命战死了。现在……”
但是光有大气魄是不够的。“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女光棍作风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败家子行径是成就不了大人物的。气魄要大,心思要密,就是说还要有判断。春秋时候,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得罪于楚平王被抓,为了斩草除根,楚平王传话给伍奢的两个儿子:你们来自首就不杀你们的爸爸。这是绝大的两难问题——不赴父难将为天下不耻,去了就死。搁在别的亡命徒身上,脑袋一热,马不停蹄就去送了性命。伍子胥的思考是:去了,父子俱死,此举毫无意义,冒着骂名积蓄力量为父报仇才是正着。伍子胥忍辱负重十几年后终于杀入楚国,把楚平王从坟里挖出来抽了三百鞭。那时节,那些曾经笑话伍子胥的人脸上肯定少了些光彩。当然,挖人坟墓的行为也值得商榷。
乐羊子为魏文侯攻打中山国,三年始得攻下。得胜归来,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乐老师觉得自己功劳甚大。这时候,魏文侯面色沉重地拿出一个筐来,里面盛的全是三年来大臣们写给魏董事长的信,建议替换乐老师。当年贤人曾子的母亲听到第三个人说曾子杀人就逾墙而走,可见三人成虎,力量惊人。面对滔滔不绝的议论,保持清醒的判断殊为不易,这也就是大人物总比小人物少的原因。攻破袁绍的时候,曹操也弄到一堆信件,是曹军与袁军互通有无的。曹大人想都没想,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这动作袁绍绝对做不出来。官渡之战曹军数量与袁军相差悬殊,出现此种情况也属正常。但是事过境迁,是追究旧怨还是一切向前看,曹大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曾有企业家把因为看不到企业前途而离开后又因企业大发展而归来的员工拒之门外。这说明此类企业家还没弄清楚:企业是用来做事不是用来报仇的。
中国的企业家里,讲“判断”讲得最多的是孙宏斌。在他的判断下,顺驰成了万众瞩目的公司。现在回顾一下别人对他的判断。当年胡葆森对顺驰的评价是坚持不了几年肯定会改变策略。2004年在一次对王石的采访中,谈及顺驰,他仍然坚持:顺驰是在重复万科犯过的错误。前不久,我们听到顺驰新任董事局主席汪浩说:“2005年,我们战略上的重点确实会做比较大的调整。我们侧重在稳健经营,培养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许孙宏斌在顺驰大张旗鼓高歌猛进的时候已经想到了以后数年的台词,如果你问他是不是这样,他一定会把自己的大眼睛睁得更大,请你再重复一遍问题,然后回答:“是不是这样?是不是那样呢?”
这说明,我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大人物在想什么。比如,吴起杀掉自己的妻子可能只是一次家庭暴力,他此后的求将行动可能只是将错就错;曹操烧掉信件源起于卧床吸烟;而魏文侯拿出的信可能全是连夜赶制,目的是防止乐羊子过度膨胀索要更多奖金。
这就弄得有点儿玄了。
重温大人物的故事并不能够让我们成为大人物。而大人物一旦成为大人物,就有了娱乐大众的价值和义务,可供我们茶余饭后消遣。
稿件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刘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