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连宋相继登陆引发的两岸亲情互动,使得陈水扁在台湾大演变脸戏法——在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压力下,陈水扁由于压制不住民进党内的不满,其两岸政策往“中间”靠拢后,又向“台独”的原点退却
本刊记者/陈晓萍 田冰
继“胡连会”之后,“胡宋会”又隆重举行。
5月10日16点30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抵达北京,开始了他大陆之行的最重要一幕。5月5日,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结束“和平之旅”仅隔一天,宋楚瑜率领近50人的亲民党代表团踏上大陆。一路上,宋楚瑜用了各种方言,还唱起了山歌,把“两岸一家亲”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把我们的目的讲得非常清楚,就是‘三个解’、‘三个共’,那就是我们要真正的去能够了解、然后谅解、更重要的是和解,这是‘三解’;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共识、然后才能够共生和共荣。”在西安咸阳机场,宋楚瑜阐述了亲民党两岸关系的基本立场。
宋楚瑜登陆唱戏
5月5日,首站西安。
在咸阳机场简短演讲时,宋楚瑜突然改用陕西方言说:“我为啥,皮肤是黄黄的,我也是中国人。各位乡亲,各位乡党,大家都是一家人。”在此后的行程中,每到一地,宋都要用当地方言说上几句,这已成为宋楚瑜此次大陆行的“固定节目”。
“对于宋楚瑜来讲,亲民党在大陆没有什么历史渊源,所以他就选择了到陕西祭拜黄帝陵,然后是南京-上海-长沙-湘潭-北京,从行程可以发现,宋楚瑜是按照‘民族-国家-亲情’的脉络来安排他的行程的。宋楚瑜每到一地,还是抛出鲜明观点,这样走就先把他的立场确定下来。”凤凰卫视驻台北记者游本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软硬功夫上面,宋其实很懂得分寸。”
5月9日,湘潭县射埠镇巨鱼村。宋楚瑜携亲祭祖,用特地从台湾精选的五种水果作祭礼,并以湘潭话恭读祭文。
宋楚瑜自1974年涉入政坛后,始终是台湾政局引人注目的焦点人物,也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说他“大内高手”,也有人说他“勤政爱民”。自任蒋经国英文秘书后,宋楚瑜以自己的才干颇得蒋氏赏识,在其提拔之下,宋长年浸淫于核心部门,参透政治运作。在“新闻局长”任内,宋楚瑜将驾驭媒体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当时公认的最佳“政府发言人”,声名大噪,并与蒋家关系日益密切。据香港媒体披露,到了蒋经国晚年,为了能够随时找到宋楚瑜,“总统府”还特别为宋申请了一个当时台湾尚不多见的传呼机。
蒋经国去世后,宋楚瑜力挺李登辉登上国民党的权力顶峰,自己也卷进了权力斗争的漩涡,终因“功高震主”,被李登辉疏远。
据悉,每逢蒋经国忌日,宋都不免要哀悼追思。在竞选台湾省长的时候,宋楚瑜不仅在穿着上,甚至在许多小动作上都与蒋经国相当神似。他下乡的时候,每次都穿着夹克;遇到有民众热情欢迎,他从不与他们保持距离;如果有民众请他吃饭,不管是冷是热,他都往嘴里送;在民众欢送之际,还会学蒋经国,露出半个身子在车门口,向民众挥手说再见。在省长任内,他走遍台湾全省三百零九个乡镇,体察民情,解决民众疾苦,深得基层拥戴。
李登辉“冻省”后,李宋反目,宋楚瑜最终脱离国民党,两次参与“大选”,其间创立亲民党。当年的同学或未曾预料到,昔日的拘谨少年成为岛内政坛的风云人物。
自称不是传话人
宋楚瑜大陆行的最后一站北京站,备受瞩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5月12日的胡宋会谈。
“这一天将载入历史。”台湾著名时事评论员南方朔对《中国新闻周刊》如此点评这一场会晤。
连宋的相续登陆,在台湾掀起了一股“大陆热”,这个热潮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应,不仅仅是有目共睹的台湾中正机场血拼在为连战大陆行送行时,台湾蓝绿阵营的支持者发生了肢体冲突;也不仅仅是陈水扁声望下降,国民党的支持率超过民进党最近台湾的民调显示,连宋登陆之后,民进党的民意支持度下滑了七个百分点,而陈水扁的支持度也降到34%。更为重要的是,在台湾“去中国化”一度严重的背景下,大陆热在台湾的升温。
台湾民众对于自己是“台湾人、中国人、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调查数据的变化,说明去中国化现象在台湾令人担忧。1998年台湾陆委会的对这个议题的调查数据是,38%的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44.9%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1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到了2003年,台湾《中国时报》的类似调查发现,自认是“台湾人”的比例高达五成,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有38%。与此次大陆热中的民调相比,自认台湾人的比例下降,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上扬5%。
对于连战的大陆之行,陈水扁最早曾严加批判,后来态度趋于缓和,甚至逐步肯定,包括认为在两岸事务上“在野党也可以扮演政府辅助者的角色”。
宋楚瑜大陆之行还获得了陈水扁的最大的祝福,这使得宋楚瑜前往大陆的身份在坊间一度耐人寻味。虽然宋楚瑜登陆前后一再强调,“不代表政府,不是特使,也不是传话人”,但宋楚瑜赴大陆之前,陈水扁方面主动释放了一个讯息4月23日,也就是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赴北京前一天,有过第二次“扁宋会”。
于是,宋楚瑜与陈水扁的关系成为其大陆行的又一大看点。
善变的陈水扁
5月8日,陈水扁主动联系台湾三立电视台,安排了三个多小时的电视专访,声称要讲清楚他对连宋出访大陆、两岸关系以及台湾内部的政治和解等议题的政治立场。彼时,他除痛批连宋外,也对大陆向台赠送三项大礼的诚意表示“质疑”和“排斥”。
5月9日,台湾报纸的主要版面,充满陈水扁开骂的声音骂连战、骂宋楚瑜、骂李登辉,甚至包括民进党主席苏贞昌。
当天,亲民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李永萍回应陈水扁,为了选举沉不住气,对连宋访大陆的态度前后矛盾不一。
5月14日,台湾将要进行“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台湾全民投票,选出“任务型国民大会”,对宪政改革进行复决,宪改内容包括关键的所谓“公投入宪”。选举当前,民进党支持率下降,民进党内大有指责陈水扁的声音,党外则是台联也对陈水扁发起攻击。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又使得蓝绿双方展开征战的同时,还引起了民进党内部的混战。
本来就善变的陈水扁,更是不得不再次求变。国民党发言人张荣恭指出,陈水扁由于压制不住民进党内的不满,其两岸政策往“中间”靠拢后,又向“台独”的原点退回好几步。
游本嘉对本刊介绍说,从4月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大陆之行起,岛内就掀起一股“大陆热”,连宋接踵访问大陆更将其推向高潮。连宋访问大陆对岛内政治最大的冲击就是,政治人物到大陆不会再担心被扣上“卖台”的红帽子了。台湾《中国时报》4月底的网上调查显示,77.8%的网民赞同连战访问大陆。这已经是很大的突破,在过去政治人物如果到大陆访问,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接下来的效应就是台湾当局必须面对两岸关系这个问题。
多项民调凸显了在野党努力开拓的两岸新格局,正在扭转民进党执政以来岛内的民意走向;推动两岸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已然成了台湾民意主流。从历史经验和岛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两岸关系走向既应积极乐观,但也要审慎走好每一步。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本刊记者/陈晓萍田冰
亲民党,台湾政坛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000年3月31日,宋楚瑜凭借“总统”选举中所赢取的466万张选票,正式宣布成立以“人民第一”为宗旨的亲民党。其最高决策机构为“全国委员会”,并设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21人,候补委员5人,由全委会选出,任期两年。至今,亲民党逐步发展为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台湾第三大党。亲民党基本力量,来自原国民党、新党及部分无党籍的拥宋“立委”和宋楚瑜当台湾省长时的“省府团队”核心成员。
在两岸关系方面,亲民党主张“两岸展开平等互惠的谈判,谋求永久的和平”,但又声称“中华民国为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反对“一国两制”;主张依“三阶段整合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搁置“统独”争议。在2001年底,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在县市长选举中获得两个席次,得票率为2.36%,在“立委”选举中获得46个席次,得票率为18.57%;在2002年初获得4席乡镇市长、49席县市议员;在2002年底台北、高雄县市长及市议员选举中,亲民党共获得8席的台北市议员,7席高雄市议员。本届“立委”选举席次大幅萎缩,但仍拥有34席。
台民意调查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亲民党的支持度一般维持在17%左右。亲民党正式党员现已突破6万人。从党员省籍来看,包含外省籍、本省籍(包括闽南人和客家人)、原住民等各个族群。
2004年底台湾“立委选战”后,“泛蓝”掌握过半席次,国民党喜,“泛绿”忧,亲民党不提“国亲整合”而不断展现政党主体性,改走中间道路,游走于国民党和民进党之间,虽毁誉参半,却凸显关键少数的地位。只是中间路线如何坚持理念,不致沦入摇摆的恶性循环,也是亲民党与宋楚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刊记者/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