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6日电 在马英九高票当选国民党新任党主席之际,台北多位政治学者、时事评论员以及政治记者纷纷表示,台湾传统的“桩脚选举”、“中介政治”时代的结束,新的“直销”式的民主政治形态已经形成。但泛蓝阵营人士及岛外的一些观察家却表示,马英九现象只是一个“异数”,“桩脚选举时代结束”这样的结论似乎言之过早。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资深台湾问题评论员林修祺发表评论指出,“马英九现象”战胜“王金平现象”,诚然对桩脚这种选举门道和恶习造成冲击和挑战,令金钱助选的风气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台湾的恶质选举文化,绝非一次不同凡响的选战,就能扭转积习惯性和巨大惯量。
选举恶习积重难返“桩脚”是台湾选举的独特名词,其概念与“老路工”、“买票钱”差不多。桩脚是台湾竞选最惯用的工具、最有效手段及主要特征之一。岛内所有党派及无党派的参选政客,在不同类型的选举中,几乎全都重视布建和运用大小桩脚,作为网络动员、打组织战的门路,及基层拉票、固票、买票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台湾媒体指王金平及其周边的支持者,代表的是老一辈的文化,他们靠地方派系、大佬、农业时代的人脉;农业时代需要人脉,更需要金钱助选,旧派系与钱脉是不可分的,这种看法不够全面。“马英九现象”着实令桩脚惊恐了一下,担心这个行业是否开始没落,但老行尊很快便明白,小马哥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外。
文章说,“马英九现象”的指标意义,主要不在于对桩脚选举文化的影响,而在于显示马英九有希望赢2008年“总统”大选。
对于马英九,文章指出,“政治洁癖”具吸引力以桩脚作为“买票”工具,在贿选成风的台湾政圈具有普通性。但普遍之中也有特殊,马英九就是一个特别例子,他的“政治洁癖”的程度,“不沾锅”即不向任何人买账。马的这种特质和独有风格,使他在台湾政坛具有最高指数的人气;在国民党内,马英九也是唯一凭人气大胜王金平的人,即使像台中市长胡志强、桃园县长朱立伦这些形象较佳的中生代改革派人物,如果没有旧派系和地方势力的支持也难以胜选。所以不能从“马英九现象”这个独一无二的例子,推测台湾的桩脚时代快将结束。
王金平以地方派系、桩脚、金脉人脉丰沛为品牌,尤其是“正港台湾人”,加上获包括连战的党内高层和党机器的支持,并有大部分“立委”和外省大佬力挺,以如此可恃的基础、优越条件和气势,如果其竞选对手不是马英九,一定不会输。
文章指出,这个现象说明大部分基层国民党人对黑金政治和贿选流弊的厌恶;近百万国民党员的结构分布与台湾整体选民结构分布相近,所以也反映了多数民众对恶质选举的反感。然而,多数人不满桩脚选举,不等于桩脚已开始式微,更不意味走到尽头,因为马英九只有一个,类马英九也极少数,无论蓝绿各党各派的绝大多数政客,他们之间的竞选跳不出桩脚浊流,既然绝大多数选举政客都依靠桩脚,即使选民提高了自主性,都难以把桩脚淘汰出局。
新闻资料:桩脚选举
“桩脚选举”是台湾一种传统的选举方式。候选人会挑选在某个地方有名望的人,例如村长、里长,或是一个庙或宫的负责人来担任桩脚。选举时候选人就发动桩脚来为自己拉票。而桩脚则动用资源在地方组织民众,宣传拉票,利用交情关系,长年培植人脉,动之以情,诱之以利,促成某特定候选人当选。候选人当选后应当知恩图报,在任上要为支持他的派系和桩脚多少牟些利益,否则没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