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秦皇岛8月2日电 开发区的农村与普通农村不同,当农村划入开发区以后,它的土地将由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这一转换过程快、农民在心理上准备不足,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成了开发区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田永生说,开发区一直重视对失地农民利益的维护,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不采取一次性征地的方法
田永生说,开发区考虑自身特点,在征地方式上,不采用一次性征地的方法。同时,用青苗补偿费的方式给予农民一部分资金解决当前的安置问题,用一部分资金给集体,用于集体项目的开发和经济项目的发展。另外,发给失地农民个人每人每月120元的补助。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每人每月180元。这样的政策体现了着眼当前、兼顾长远、老有所养的精神,同时保障了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鼓励农民创收 重视教育培训和安置就业
开发区鼓励农民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民的自我安置能力。开发区对失地农民兴办产业,对失地农民到企业就业,给予城市下岗工人的待遇。同时,开发区鼓励具有种养殖特长的农民到区外从事种养殖业,对到区外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民给予资金补助和扶持。
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办企业、到区外从事种养殖业的人毕竟相对是少数,绝大多数农民需要通过就业来得到生活上的提高。田永生说,开发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点在于教育培训和安置就业。在财政上,对于农民的教育培训、安置就业方面,开发区采取鼓励、支持甚至买单的政策,以此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通过培训,提高了就业能力。
田永生说,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进行,失地农民由农民转变为市民,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还应该有意识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开发区通过教育培训、安置就业的方式使农民提高就业生活技能,融入城市生活,从长远解决农村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试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开发区管委主任胡英杰还介绍说,开发区正在进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并将在全区推开,以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让农民在失地之后,不仅生活有保证,生活水平还能得到提高。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开发区还将把其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民,使农民更好地理解开发区的征地行为,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长远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