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闻中心|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科 教|时 尚|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商城|供稿|产经资讯|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闆风珶鎶骞冲彴 -404椤甸潰
Baidu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抗战胜利60年:幸存者惨痛追忆上海"罗泾大烧杀"

2005年08月13日 12:17

  中新社上海八月十二日电题:幸存者惨痛追忆上海“罗泾大烧杀”

  中新社记者许晓青崔煜芳

  “很多国际友人都知道‘南京大屠杀’,却很少知道在上海境内还发生过惨绝人寰的‘罗泾大烧杀’!小小的罗泾镇,竟有二千二百四十四人被侵华日军杀戮,可怜那些留在家中未来得及逃难的全部老幼几乎无一生还,一万多间民房被烧毁!”一位亲历淞沪抗战的幸存者满怀悲愤,向记者道出了日寇当年的残暴行径。

  上海东北部紧邻长江口一带隶属宝山区罗泾镇,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攻打上海时的首个登陆点,亦成为淞沪抗战的最前线。为了勿忘耻辱,罗泾地区的长江大堤上如今还竖立着“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石碑。八月的烈日下,记者寻访了亲历“罗泾大烧杀”的几位幸存者,揭开了这段六十八年前鲜为人知的血泪往事。

  “日寇让我八岁变成‘白毛女’”

  七十六岁的王佩英老人,黝黑的面庞布满皱纹。她含着泪告说,当时八岁的她是村里唯一的幸存者。淞沪抗战结束后,她的头发都白了,成了“罗泾白毛女”。

  王佩英回忆,当年农历七月十八,也就是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三日,日本兵一登陆就到处杀人、放火。一天,日本鬼子闯到她所在的合家村,亲眼目睹了奶奶被杀,因为她个子小,不易被发现就躲在烧毁的废墟中,没想到成为当地唯一的幸存者。

  此后,王佩英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流浪和躲藏生活,白天有时躲在田里、有时隐藏在坟场,等到天黑才出来找点玉米和蚕豆充饥。无论逃到哪个村,都能看到有乡亲倒在日军的刺刀下……由于惊恐、饥饿,日晒雨淋,王佩英变得瘦骨嶙嶙、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头发苍白,成了“白毛女”。

  三十二人一夜遭“屠村”

  罗泾的高椿树村石家宅人张家英向记者讲述了侵华日军“屠村”的惨剧。他说:一九三七年农历八月初一的早上,日本鬼子到宅上抓人,他的祖父张洪歧当时恰好躲到稻田里,亲眼看见日本兵抓人,一共抓了三十二个,全部被害。

  张家英说祖父当年看到,“鬼子”把村里人用绳子绑起来牵到宅后大坟边,浇上汽油,将乡亲们一个个活活烧死。这些被害人中,年龄最大的八十一岁,最小的只有六岁,其中有张家英的祖母张武氏、外祖母徐陆氏、堂祖母张柏氏,舅父徐文祥,都是年近花甲的老人。日本人还烧掉了他们宅上二百四十间房子。张家英说,祖父逃难归来,只看到坟上、坟边、河里到处都是尸骨,根本无法辨认。

  “罗泾大烧杀”应写入教科书

  常年负责整理“罗泾大烧杀”历史资料的老人金兆其,如今已成为罗泾当地的名人。今年七十七岁的他,已接待过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数十批来自各国的抗日战争史实研究者。他认为,一定要将“罗泾大烧杀”的惨剧写入中、日两国的历史教科书。

  金兆其感慨地说,罗泾当地的二成人口当年死于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镇里几乎每个家庭都与日本侵略者有着“灭门”的深仇大恨。当时日军登陆后,每天逐一搜查村落,见到青壮年男子就以“捉游击队”为名枪毙,见到妇女就奸淫,乃至老妇人亦遭轮奸,令人发指。当地妇女惟恐落入日寇手中,大白天出行常常用乌黑的锅碳灰涂在脸上。

  让金兆其老人略感安慰的是,近年来也有不少参观过罗泾的日本学者将他们在当地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金兆其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罗泾人需要的是惨剧制造者最深刻的道歉。老人疑惑,这不知还要等多久?

 
编辑:李淑国】
 
专题网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闆风珶鎶骞冲彴 -404椤甸潰
Baidu

  打印稿件
 
闆风珶鎶骞冲彴 -404椤甸潰
Baidu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