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竹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林业的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看待我国竹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竹产业发展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有何重要意义?最近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竹产业协会会长江泽慧。
记者:目前我国竹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国际上所处地位怎样?
江泽慧: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类种质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的竹林主要分布于20个省(区、市),面积较大的有15个省(区、市)。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广东、安徽、广西8省、区竹林面积合计占全国的88.64%,其中福建、江西、浙江3省竹林面积占全国的一半。2009年,全国大径竹材产量13.56亿根,竹笋干产量46.53万多吨,竹产业总产值710亿元,出口创汇13.6亿美元。
全世界有竹类植物70余属,1200余种。中国主要竹类有40属,500余种,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总面积的25%。在全球木材供给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重视竹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利用,竹产品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消费品之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而欧美、日本进口额占49%,是竹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我国的竹笋和竹荪等竹类天然保健品深受国际市场喜爱。我国竹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技术引领世界,在全球竹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记者:我国竹产业的发展具有哪些优势? 江泽慧:我国竹产业发展优势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竹资源丰富。我国地处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素有“竹子王国”之美誉。全国现有竹林面积538.10万公顷,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218.14万公顷,近年来以每年1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毛竹林每亩立竹量也大幅提升。
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强。据统计,我国有国家和省部级竹类研究成果10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竹产品和专利技术450多项。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家竹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对我国竹林培育、加工及竹产品深度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领域进一步拓宽。随着技术进步,竹产品已发展到原竹、日用竹制品、工艺品、竹材人造板、竹炭等十大系列千种以上;应用领域已发展到建筑、造纸、新材料、家具、包装、运输、医药、食品、纺织、旅游等方面。
竹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全国拥有6500多家笋、竹加工企业,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竹业从业人员4500多万人。省级竹业协会、重点竹产业协会相继成立。
政府重视和群众认同程度强。国家林业局编制了《2003—2010年全国竹林基地建设规划》;中国竹产业协会正在组织开展《中国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各主要产竹省、区编制了竹林基地建设和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竹子生长快,四季常青,鞭根发达,一次造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既能保持水土、提供竹材及制品,又能提供竹笋等食品,深受山区群众的喜爱,已经成为竹产区的富民产业和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造林品种。
记者:现阶段我国竹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江泽慧:我国竹产业发展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西部地区竹资源发展呈后来居上之势,中部地区竹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竹种优势发挥不充分。毛竹的培育、经营和开发利用水平高,而丰富的中小径竹、丛生竹种研究开发和培育不够,发展滞后,加工原料短缺。
林地生产力不高。全国丰产竹林只占竹林总面积的25%左右,仍有大量低产、低效竹林面积需要改造,竹林经营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产业化程度较低。我国大部分竹业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竹加工企业数只占竹业加工企业总数的8%左右;产品档次低、初级产品多,具有明显优势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记者:我国竹产业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何重要意义和启示?
江泽慧:发展竹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发展经济必须强化科技进步。竹产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我国从竹林培育到加工利用,形成了一整套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并且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同时要注重深加工、高附加值竹产品的研发。
二是发展经济必须注重绿色低碳、保护环境。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与树木一样有着固碳、释氧能力,对于生态保护意义重大。竹子加工实行全竹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了资源消耗减量、循环产出增量目标。对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三是加大竹资源培育力度。建立竹林培育基地,是竹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第一车间”,成为连结竹产区群众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的桥梁,从而实现规模经营。为实现绿色低碳战略,做大做强竹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刘惠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