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欲哭无泪 西部生态环境恶化堪忧——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财经中心

月牙泉欲哭无泪 西部生态环境恶化堪忧

2010年09月16日 14:3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中国西北著名旅游城市敦煌进入传统旅游旺季的最后一个月份。

  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家住敦煌城南的62岁老人杨明看着一批批游客换上橙色鞋套,骑着骆驼消失在黄色沙海中。

  “那里是月牙泉,来这儿的人都要去看看。”杨明在景区工作,他穿着蓝色制服坐在骆驼棚下,指着游客远去的方向,“今天人多,六七百只骆驼都上路了。”

  沙山依旧耸立,泉水却已萎缩

  “鸣沙山·月牙泉”是敦煌旅游的一张名片。“一泓碧水嵌于沙山中,数千年来沙不掩泉,沙泉共处”——对这一奇特景观的类似描述,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

  如今,沙山依旧耸立,泉水却已萎缩。据景区管理处介绍,月牙泉水位已由上世纪40年代末的平均5米下降到不足2米。3年前,它还一度濒临“欲哭无泪”的干涸窘境。

  当地政府早些年就颁布了禁止开荒、打井、移民的“三禁”规定,近年又广泛推行关闭机井、压减耕地的“关井压田”措施,此外还启动综合人工回灌渗水治理工程,从其他地方调地下水为月牙泉“输液”。

  月牙泉不仅是村民生活来源的重要一部分,还是整个敦煌绿洲生态的“晴雨表”——月牙泉位于库姆塔格沙漠低洼处,是敦煌地下水的露头部分,它水位下降,反映的是整个绿洲地下水位的下降。

  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河西走廊的敦煌是典型的沙漠绿洲,古时行走于丝路的商客习惯在此落脚补给。生态专家说,敦煌绿洲之所以能独立沙海而不沉没,得益于丰沛的地下水储备和两条河流——疏勒河及其支流党河带来源源不断的冰川融水补给,而人类无限制地消耗水资源是造成生态危机的重要因素。

  曾任敦煌市水务局副局长的张华说,原本流经敦煌的疏勒河已断流数十年,每年约10亿立方米的冰雪融水,基本被上中游地区用完。被视为敦煌“生命线”的党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其2.98亿立方米的年均水量难以满足本地区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

  河水补给断了,地下水位随之下降,敦煌绿洲外围阻挡风沙的屏障——天然林、草场、湿地也开始萎缩。

  敦煌市林业局局长高华说,库姆塔格沙漠每年向绿洲及天然植被区推进3米-4米,增加沙化土地面积2万亩,对绿洲乃至敦煌城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敦煌是中国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以及生态日趋脆弱的一个缩影。中国沙漠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里,集中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被誉为“中国最美湖泊”的青海湖多年来饱受风沙之苦。沙土从湖东北岸环湖十几公里的路段不断侵蚀湖区。水利部门统计显示,每年通过几大入湖河流进入青海湖的泥沙量超过430万吨。

  当地水务局工作人员冬曲说,如果沙土“填塞”长期持续下去,青海湖未来不堪设想。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必须得到遏制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走过10年。今年7月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使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原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王继和说,西北生态日趋脆弱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原本就降水稀少,加之人口不断增加,开垦面积扩大,经济发展加速,有限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进而产生一系列生态问题。

  中国西部生态修复还面临来自全球变暖的严峻挑战。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去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受全球气温升高影响,甘肃西缘的祁连山冰川退缩加速,由于冰川是河西走廊几条生态命脉河流的水源,冰川储量减少将最终导致本区水资源减少和生态退化。

  目前,中国西部正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保护和修复脆弱生态。不仅敦煌,西北多个城市还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进行水权改革等措施,节约每一滴水以保护和修复生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表示,搞好三江源保护,决不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他还语重心长地说,没有祁连山的冰川就没有河西走廊。要保护好祁连山的冰川,这是河西走廊的生命源泉。(记者:许林贵 曹国厂 朱国亮;参与采写记者:张展鹏 王志恒 姜辰蓉)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