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他们放着安逸的退休生活不过,每天去河边打捞垃圾,并认真分类处理,默默坚持两年多;一开始,他们的行为连自己的儿女都不理解,后来,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打捞行列。他们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的两位退休老人,刘谋杰和王武群夫妇。
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东风渠凤凰山河段,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两位老人,拿着工具,打捞顺河而下的各种垃圾。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将近三年了,他们从不间断,打捞垃圾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是69岁的刘谋杰和66岁的王武群夫妇(上图:夫妇俩手拿打捞工具站在河边。资料照片)。老两口的想法很质朴:既用自己的行动清洁身边的环境,又锻炼了身体,所以就坚持下来了。他们说只要动得了,还要继续捞下去。成都市民感动地称他们为“成都好人”。
退休之后再“上岗”
每天早上6时到上午11时、下午4时到天黑,他们都在渠边打捞垃圾并分类处理
1941年出生的刘谋杰,原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林业筑路处职工,1997年退休,2003年与老伴王武群一起,到位于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甫家社区五组的阿坝州林业筑路处干休所居住。2008年春天,老两口在东风渠边散步时,不时看到东风渠上有漂浮的垃圾。王武群大妈心疼了:“以前,我们都喝过这河里的水,现在就住在这河边,河水被污染了,对大家、对环境都不好。这座城市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大家都应该好好地爱护她。”
老两口萌生了打捞垃圾的想法,用一根竹竿绑上一个网兜,两人就在东风渠上打捞起了漂浮垃圾。每天早上6时,刘大爷和王大妈就出门打捞垃圾,一直到11时许,回家吃完午饭,稍稍休息一下,等到下午4时多,太阳没那么晒的时候,两人又再度“上岗”,一直要打捞到天黑才“下班”。对打捞上来的垃圾,他们会认真地分类处理,粮食等物品就拿回去喂鸡,塑料瓶、纸板、玻璃瓶等装袋码好卖给收废品的,皮鞋、动物尸体等没有利用价值、又污染环境的垃圾会通过深埋等形式处理,善后工作做得相当好。
为清洁、美化这座城市,老两口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一干就是两年多。
新工作的新收获
“你做一件好事,就会带给别人快乐,别人对你的感谢,又会让你更加快乐”
随着垃圾一起打捞上来的,还有证件、票据等,刘谋杰夫妇也因此得到许多“意外收获”。“我们也丢过东西,晓得着急的滋味,而且证件什么的最难补办了。”两人就把这些东西整理、晒干,能联系上的就打电话通知他们来取,不能联系的就交给当地派出所。有位市民的结婚证被盗,正因无法给孩子上户口急得不行。听说老两口捞上了遗失的结婚证,他来取证件时不停给两位老人道谢;有位生意人装有20万借据的包丢了,没想到被老两口捞起并还给了他,他感激得不得了,专门带着孩子来看望二老……发生在二老身上的暖心事还有很多很多。“你做一件好事,就会带给别人快乐,别人对你的感谢,又会让你更加快乐。”刘大爷说,正因为此,他们夫妇愿意把打捞的活儿继续做下去。
刚开始时,周围邻居都用不解的眼光打量他们,“老两口这么热心地打捞河中垃圾,日晒雨淋的,又没人给他们发工资,难道是生活困难?”刘大爷告诉记者:“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我们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3个儿女也很孝顺,生活不成问题。打捞河里的垃圾,与钱无关,主要是做好事。我们俩都不打麻将,天天在家看电视对眼睛也不好。打捞河里的垃圾,既锻炼了身体,消磨了时间,又为环保出了点力,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打捞带动周围人
在他们的带动下,打捞队伍逐渐壮大,河水也越来越清亮了
一开始,儿女们反对二老的行为,还开了几次家庭会议。儿女们觉得,你们老了,就应该好好地待在家里享福,如果在打捞垃圾时体力不支晕倒了,都没人知道,吃力不讨好。而且 “工作量”越来越大,“上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儿女们担心父母的身体受不了。但老两口说,让这些垃圾在河里漂,总不是个事,每天进进出出的,看着也不舒服!现在,看到父母的“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儿女们也理解、支持父母了,回家看望时也加入了打捞队伍。
老两口的打捞工具从来都不收,天天放在桥边,谁想用都可以。在他们的影响下,周围的邻居和其他市民也纷纷加入了打捞行列。多年的同事和邻居赖琼宁婆婆说,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手持网兜打捞,不是高了就是低了,就是捞不起垃圾。后来,在老刘夫妇的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窍门,捞起来也得心应手了。“打捞很费体力,捞一会儿就累得很,他们能坚持这么久,不容易!”
放暑假了,附近的一些学生娃娃看他们干得起劲,也趁中午老人休息的时候,利用他们放在桥头的工具,有模有样地打捞起来。这支队伍正在逐渐壮大,而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一段东风渠河水也变得越来越清亮了。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