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十二五”规划、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影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赶时髦”投身新兴产业。11月8日,宣布与“万向系”麾下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万向电动车)展开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领域合作的方正电机(002196)就是“赶时髦大军”中的一员。
12月27日,这家电动汽车产业新丁再发公告,正式宣布“将斥资8.75亿元,投建年产30万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项目”。至此,曾主要专注于家用、工业缝纫机领域,生产电脑高速自动平缝机及各类缝纫机马达的方正电机,完成了投身新兴产业的华丽转身。
与今年频发的“上市公司赶时髦”案例相仿,方正电机此举赢得二级市场投资者赞同也并不出乎意料。12月27日,即便沪指于午盘后急转直下重挫53.76点,也无法拖累搭上政策顺风车的方正电机逆势涨停,最终以27.81元/股报收。
下血本赶时髦 背靠万向底气足
根据这份公告,拟建设于浙江省丽水市水阁工业区的年产30万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项目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总额4.7亿元。而在此之前,方正电机原主营业务于2009年却仅实现了利润总额533.4万元。
这意味着,上述电动汽车电机项目的投产,为方正电机带来8718%的利润增长预期(较2009年)。自12月27日起,被正式写入主营业务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将成为方正电机经营的绝对核心。
为此,方正电机也可谓倾注全力。公开资料显示,总资产仅为5亿元(截止2009年底)的方正电机,完成上述项目需投资8.75亿元,其中建设投资7.75亿元,铺地流动资金为1亿元。而除去依靠银行贷款的3亿元外,其余5.75亿元则将由方正电机自筹解决。
早在11月2日,公司与万向电动车签署的《电动汽车项目的框架合作协议书》才是方正电机投资上述项目最为有力的风险保障。
根据协议内容,万向电动车根据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性能需要,向方正电机提供电机具体性能参数要求。方正电机根据万向电动汽车要求进行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设计、生产。
可能也正因为此,此次斥资8.75亿元投建的年产30万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项目才显得那么底气十足。
业内反响平平
对于斥资8.75亿元投资的项目前景,方正电机曾透过公告表示,“随着我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驱动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必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而业内人士对方正电机此举却并非全投“赞成票”。
“我们知道缝纫机在20年前就已淘汰机械实现电动,完成了机电一体化。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方正电机有能力展开电动汽车电机研发。但方正电机能够实现的利润有多高是个未知。首先,真正高端的电机不可能应用在产业化初期的电动汽车市场,更多采用的会是物美价廉的低端产品;其次,介于帕萨特、宝马3系等中高端车型对动力的要求,电动汽车的推广一定是先从低端车型做起。那么,仅此两条就把电机利润压得非常之低了。”接近普天海油的一位工程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有能力生产电动汽车电机的企业并不在少数,特别是在受益于产业化门槛较低而率先推广的电动客车方面。可以想象,未来在技术并不复杂的电动汽车电机领域将发生异常残酷的竞争。而方正电机作为一家没有电动汽车电机研发经验的企业,选择这样一条发展之路显然有些唐突。”
但与此同时,方正电机相关人士还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万向电动车看重的是公司已有十几年的电机行业积累,拥有发展电动汽车电机的基础优势。此外,万向电动车由鲁冠球亲自挂帅,背后则为实力雄厚的万向集团。”
“万向系”通联创投最受益
公开资料显示,方正电机与“万向系”渊源颇深。目前,方正电机第二大股东,正是由“万向系”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通联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联创投)而通联创投原名为万向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2003年2月10日,通联创投以每股1.156元认购方正电机1715万股(持股成本1982.54万元)。2007年12月12日,方正电机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上市首日,方正电机创出涨幅214.44%的好成绩,通联创投的持股市值也因此暴增至4.03亿元。
2010年12月12日,方正电机5715万股限售股迎来解禁,此时恰逢方正电机跻身电动汽车业也无疑为通联创投增大了持股市值。
实际上,公开资料显示,万向电动车虽然在电池方面重点发展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但电机方面,其在商用车驱动系统总成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32KW、40KW、45KW、60KW、100KW等规格的电机驱动系统已经在纯电动专用车、纯电动中巴车、纯电动公交车以及混合动力公交车上得到小批量应用。以此来看,方正电机的科研实力一定不是吸引 “万向系”的全部。
而截至目前,以方正电机12月27日收盘价27.81元/股计算,通联创投所持1715万股市值已达4.77亿元,较其成本1982.54万元陡增4.57亿元。
本报记者 于 南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