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等国发展生物燃料的步伐日趋加速之际,我国的生物燃料产业却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在能源消费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要避免我国生物燃料产业落于人后,“加码”政策支持力度势在必行。
德国汉莎航空日前宣布,2011年4月起,该公司一架往返于法兰克福与汉堡的空客A321型客机将使用生物混合燃料试飞6个月。生物燃料“试飞”的背后,是西方国家近年来持续大力支持本国生物燃料产业并初步迎来成果。
美国能源信息署不久前发布的《能源展望2010》预测,2008年至2035年间美国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部分将全部由液体生物燃料提供,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可占到石油消费量的17%,并使其原油进口依存度由70%以上降低到45%。在巴西,生物燃料产值已经占到全国GDP的8%,超过信息产业而排在第一位。
相比之下,我国对生物燃料产业的重视远远不够,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速度偏慢。数据显示,自2005年到2009年,美国燃料乙醇的年产量新增了2000万吨、巴西新增700万吨、欧盟新增250万吨,我国仅新增60万吨,严重滞后。
有专家称,去年成立的国家能源委员会的组成中,连外交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都参与了,唯独没有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这反映了我国当前重化石能源轻生物质能源的倾向。
实际上,我国资源现状显示,我国石油资源最缺,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近年来运输用石化燃料增幅惊人,因此,未来加快生物燃料开发应用来替代石化燃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按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成型生物燃料的发展指标是3000万吨,目前仅几十万吨,“十二五”期间还需要加快发展步伐。专家表示,我国生物质资源蕴藏量丰富,生物燃料技术也在稳步发展,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生物质能源开发规划目标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市场预期,未来国际航空领域将被纳入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体系中,这意味着,传统石化燃料可能将被收取“排放费”。同时,传统石化能源的价格一再攀升,使得这场传统石化能源替代的变革袭来比预期还要早一些。因此,与其被动适应“变革”,不如争取主动,提早一步将生物燃料产业化、规模化。
据了解,我国“十一五”期间以陈粮化乙醇起步,并发展到一定规模,但随后由于粮食趋紧被叫停。如今生物燃料技术的发展已使非粮乙醇燃料制造成为现实,技术的突破也为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提速提供了铺垫。
与其他国家生物燃料产业类似,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然而,该问题正在通过技术进步得到逐步解决。正因如此,未来政府需要在生物燃料领域加大政策补贴以及技术研发支持力度,以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加快我国生物燃料对传统石化燃料的替代步伐,在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 □本报记者 邢佰英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