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利益深度交融

2011年01月20日 10:03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二届中美清洁能源论坛1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幕,与会的中美官员、专家、企业家等纷纷表示,中美两国在新能源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两国若能在这一领域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不仅对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化发展有益,还可为两国企业界和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提供新的契机。

  历史的新机遇

  尽管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寒流,但清洁能源这一朝阳产业焕发出盎然生机,而且在全球的投资前景依然明朗。

  美国知名研究机构皮尤环境集团最新公布的报告预测,全球清洁能源业到2020年的投资总量将达到2.3万亿美元。尽管全球经济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各国在这一领域内的投资有增无减;2009年,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的投资达到162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3倍,中国和美国分列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榜单的前两名。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去年5月为世博会撰文时指出,世界正处在三大革命的前夜,即新能源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生活方式革命。由于人类长期依赖化石能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大量积聚,对人类生存形成严重威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发展清洁能源,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正在全球展开;能源使用方式发生改变,必然会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近年来环保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去年10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把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此规划,战略新兴产业在中国2015年的GDP中要占8%左右,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至15%左右。

  中国科技部原副部长马颂德在去年12月召开的“2010第三届中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融资峰会”上介绍说,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巨大的商业空间为各国所罕见。

  合作空间广阔

  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能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因此在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从而建立起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共同诉求。

  专家指出,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合作领域各有优势,如果能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继续加强沟通交流,深入推进务实合作,对于两国的企业界和民众福祉都大有裨益。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去年11月在北京会见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时强调,中美两国在维护能源安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上拥有广泛共识和利益交汇点。近年来,双方能源合作势头良好,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大量机会。

  朱棣文也表示,美方重视与中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愿积极推进双方合作项目的稳步实施,建好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切实推动联合研发和技术进步。

  在去年12月华盛顿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指出,中国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美国也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施出口倍增计划;中美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决定了双方不是零和博弈的对手,而是互利共赢的伙伴。

  利益深度交融

  观察人士指出,随着高效、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擎起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中美双方在这一领域内的利益也出现深度交汇,如果能将双方各自的优势凝聚成合力,那么双方的合作将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中国政府同年11月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为了兑现承诺,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这也为清洁能源等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崭新空间。在美国方面,奥巴马政府也将新能源作为未来拉动美国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引擎。

  马颂德在去年12月召开的“2010第三届中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融资峰会”上说,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清洁技术企业,但中国企业亟待提高创业能力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核心技术是制约中国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保证自己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朱棣文去年12月在纽约表示,中国在发展新能源领域做出了巨大努力,绿色能源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美国仍然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研发体系,有世界最优秀的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和人才,双方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专家指出,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推动联合研发等合作有助于共同培育这一新兴产业和开拓新市场,促进能源结构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如果双方能够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等合作项目为典范,集中两国产学研力量和优势资源,进一步推动在共同关心的其他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对于促进两国经贸、投资、科技、文化交流和避免贸易摩擦将发挥积极作用。

新华社记者 蒋旭峰 刘丽娜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