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了多晶硅行业的准入门槛。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几乎都能达到要求,准入条件的实施将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进度,而能够达到准入要求的新建项目将继续得到批准放行。企业人士则表示,该准入条件对企业影响较小,有利于行业整合的开展。
利好优势企业
《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确定了新建多晶硅项目的规模、能耗、环保等条件,并提出今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
中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王月海表示,该准入条件对商会会员中已经涉足多晶硅领域的企业影响不大。长期来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通过降低能耗等指标来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到今年年底综合电耗不能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要求,王月海透露,多数企业都可以通过技改来满足这一条件。
而一些新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则早已经在按照这一要求来建设项目。2009年11月,盾安环境(002011)公告称拟投资18.8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公司董秘喻波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出台的准入条件在2009年就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因此,公司在新建项目时就是按照这一新的要求来做的,此次准入条件的出台不会影响公司项目进度。他还透露,如果没有重大意外,公司300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将于今年三季度投产。
此外,《准入条件》还提高了多晶硅项目的准入规模,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而据业内专家介绍,建设3000吨/年的产能需要25亿元左右的初始投资规模,同时还要求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中信证券分析认为,这两项直接提高了投资门槛,有利于大企业集团发挥规模优势,提高市场份额,降低生产成本。
达标新建项目将放行
由于主管部门此前认为多晶硅行业产能过剩,2009年38号文下发后,国内多晶硅项目审批就基本陷于停滞,此后建设的项目为已经获得审批的项目,后续多晶硅产能的释放必然落后于实际需求增长。
长城证券分析师认为,国内多晶硅行业过剩的是落后产能。2009年多晶硅产业曾经被认为产能明显过剩,但2010年欧洲光伏市场受政策拉动极其火爆,年中时国内多晶硅料严重短缺,现货价格一度冲高至100美元/kg。根据海关数据,2010年前11个月多晶硅进口近4.2万吨,约占国内总需求的一半。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国内还有综合电耗在200千瓦时/千克以上的生产线,而在目前多晶硅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些落后的生产线还能继续存在,但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将加速这些落后产能的退出,而能够达到准入要求的新建项目将继续得到批准。
中信证券认为,新批项目符合市场需要,已有项目将进行登记、审查并进入准入名单,在此工作完成前将不再审批新的基建项目;但与此同时,能够证明自身具备低能耗、低污染特征的技改、扩建项目将继续予以放行。这也就意味着那些已有建成产能、后续扩产计划庞大的企业将拥有一定的优势。
长城证券则表示,准入标准出台后,多晶硅产业或将迎来整合,一些较小的、技术水平较低的多晶硅产能将被淘汰,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产能将在市场上站得更稳,行业格局上可能会更加向寡头垄断靠近。同时,产能的新增由于需要通过审批环节,迅猛增加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记者 李阳丹)
参与互动(0) | 【编辑:林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