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界集镇黄泥村的麦田里,麦苗正在返青,由于秋冬的干旱,苗出得不太齐。
界集等几个乡镇很多田块高程都在12米以上,有的田块高20多米,远远超过洪泽湖水位,守着洪泽湖却用不上水。村会计桂纯友说,改革开放以来农田水利做了不少工程,但仍有好多沟渠严重老化。这些沟渠河道两侧还被农民种上了小麦和油菜,还有的种上了杨树,引水功能大大减弱。薄弱的灌溉条件逼得农民放弃种植水稻,种上了旱作物玉米,而种1亩玉米比种水稻要少收入1000元以上。黄泥村离碧波荡漾的成子湖只有几里远,农民却只能望湖兴叹。
水源条件不好,为什么不加以改善?村民们告诉记者,这几年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河塘疏浚,村里去年整治了3个塘口及3里路的河道,改善了山头大沟夏季的防洪除涝能力,但对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灌溉工程就没钱投入了。“有些村依靠卖树有一点集体收入,还可以修一点配套沟渠,集体收入不好的村则没有办法。”
“十一五”期间,农民筹资筹劳兴修水利总额大约在90亿元,占同期水利总投入的1/7。农民认为,一事一议可以接受,但关键是提高透明度。在桂纯友所在的村,“要老百姓出钱很难。”连续几年该村一事一议的钱,上面要村干部收,老百姓不愿意交,村干部只有垫付。每人70多元,村里1900多人,桂纯友说不少是工资垫的。
在安全饮水方面,之前自来水井老化出水少,卫生条件也不行。扶贫工作队去年给村里打了一口新井,老百姓从此都喝上了自来水,水质县里专门检测过是合格的。但是安全饮水项目上来之后,附近几个村的水费都从过去的1.2元到1.5元涨到了2元。现在该村水费还没有定,但涨价几乎是定局。村里人认为,安全饮水工程好是好,可是希望不要因此涨价。该县水利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区域供水和安全饮水的建设成本是财政拿的,但运行后电费、人员工资等供水成本在增加,这样就抬高了水价,跟城市自来水价基本同一水平了。他表示,在农村基础性的公共产品定价方面,政府也可以考虑财政补贴一点。
一些苏北基层群众告诉记者,从报纸上看到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是重点发展农田水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个文件非常好,因为只有增加投入才能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希望在马上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能够更多关注农田水利的投入。
本报记者 周静文
参与互动(0) | 【编辑:许晓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