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荷兰,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转动的风车。风电一直以来都是荷兰的代表。然而,这个过去曾一度代表荷兰形象的产业,在2011年的开头却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打击。
政府换届 荷兰能源“大洗牌”
2010年6月,荷兰举行大选。在这次大选中,右翼党派自民党在150席位的议会中获得其中31席,在历史上首次成为最大的单一政党。而作为连任四届政府的荷兰最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则遭遇滑铁卢,从41席滑落到21席,进而失去了近半数的席位。最终新政府由自民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联合组成。在竞选期间,自民党领导人马克·吕特曾对政府大力补贴风电的政策口诛笔伐,称“风电产业几乎全在仰赖补贴发展”,对风电的“厌恶”态度可见一斑。
因此,当2010年11月底荷兰政府新能源政策出台后,人们果然看到了政府对风电的态度变化。新政府大幅削减了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从过去的每年40亿欧元削减到每年15亿欧元。其中风电、太阳能、大规模生物质能产业的补贴几乎完全被取消。然而,新政策不仅仅削减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还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补贴分配方式。政府希望鼓励发展更为高效、同时更具经济效益的可再生能源,比如陆上风电,而像近海风电,则被政府认为过于昂贵和低效,不值得大力发展。同时,政府对发展核电则采取了欢迎和鼓励的政策。这是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荷兰政府首次展颜鼓励发展核电。
在基督教民主联盟执行期间,对于风电的补贴十分慷慨。如今,大量补贴几乎都被取消,这对任何一个产业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2010年5月,政府曾承诺给德国风电企业Bard Engineering高达45亿欧元的补贴,因为该公司将在荷兰北部海岸修建两个规模300兆瓦风电场。但这一政策也未能得到新政府的认可。
新补贴政策将近海风电拒之门外
前政府的补贴分配方式比较平均,补贴涉及可再生能源各个领域。具体的补贴数额取决于该行业成本以及化石燃料价格。这也就是所谓的“价格差额”。根据荷兰能源研究机构ECN的统计,去年荷兰近海风电价格差额为每千瓦时9.7欧分,陆上风电为每千瓦时4欧分,太阳能光伏为每千瓦时43欧分。这种补贴政策被新政府认为缺乏“区别性”,给高效的新能源产业和低效的新能源产业同等补贴,仅仅是为了增加新能源的竞争力而已。
新政府的补贴政策将从2011年年中开始实施。新补贴政策将使用一个完全不同并且更为复杂的补贴分配方式。新补贴政策将可再生能源按价格差额分为4类进行补贴。包括沼气、水电、、陆上发电等均在补贴范围之内。
然而,由于成本过高,包括太阳能、大型生物质能以及近海风电在内的一些可再生能源,则完全被政府补贴拒之门外,连争取的机会都没有。换句话说,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它们都无法从政府获得任何补贴。大型生物质能过去享受着政府大规模的补贴,如今全盘取消可谓“当头一棒”。但大型生物质能还存在一线希望,因为新政府也曾承诺考虑生物质能在其他领域的新应用。
相比之下,近海风电恐怕就前途渺茫了。它没有出现在新政府任何能源项目中,仿佛完全被遗忘了一般。这个转变实在太过突然,也太过剧烈。前政府曾提出要在2020年要将近海风电规模提升至6000兆瓦的宏大目标。目前,荷兰近海风电主要集中在北海,总规模仅为220兆瓦。Bard Engineering公司两个300兆瓦的近海风电场可能是未来几年荷兰近海风电产业的唯一亮点了。
新政府解禁核电发展
在新政府的能源政策中,除了近海风电“失宠”之外,对核电态度的转变也颇耐人寻味。相比风电,荷兰的核电产业很不发达。全国仅有一座名为Borssele的小型核电站,位于Zeeland省,发电规模为485兆瓦。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基督教民主联盟以及其他一些荷兰左翼党派都一直强烈反对核电发展。曾给作为执政党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更是否决了所有的核电新项目。1994年,荷兰政府曾宣布要在2004年关闭核电站,尽管这一决定两度遭到延期,如今被改为在2033年前将其关闭,但荷兰政府反对发展核电的态度一直以来却从未发生任何改变。
如今,随着右翼党派上台执政,这个维持多年的局面也发生了改变。新政府在核电发展问题上的态度转变显而易见。新政府多次表示,为了减少荷兰的碳排放以及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发展核电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将会批准多个新核电站项目。虽然新政府并未承诺会给予这些核电站补贴,但比起前政府的态度来,已经是好太多了。
荷兰政府对核电态度的转变同样引起了不少公司的兴趣。有数家公司都先后表露出想要在荷兰建新核电站的意愿。拥有Borssele核电站50%股份的荷兰本土公司Delta,就已经开始同法国能源巨头法国电力公司接触。两家公司有意共同向荷兰政府提出新核电项目的申请,预计该申请将会在明年提交。
2011年1月20日是24节气中的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随着大寒的过去,天气应该会逐渐回暖。对刚刚经历了一个寒冬的欧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对荷兰的核电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但对于荷兰的近海风电来说,这个难熬的“寒冬”恐怕才刚刚开始。
《中国能源报》记者 王晓苏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