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事件对我市环保的影响程度和市民的印象等因素,经本报编辑部与市环保局遴选、整理,选出以下10年来太原环保大事。
2001年
8月28日,全市设立了专门检查点,开始对上路行驶的机动车尾气进行抽检、治理。
9月6日,我市成为全国“实施清洁能源行动试点示范城市”。
12月31日,市区全年好天气达到120天,空气污染指数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由倒数第一上升至倒数第四,摘掉了空气污染倒数第一的“黑帽子”。
2002年
11月11日,联合国人居署宣布,我市环境改善项目——— 汾河治理,荣获“2002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
2003年
6月5日,环保、供电、公安等部门开展的“六·五关停大行动”,集中关停土小企业1760个。
8月12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治理,我市又一标志性景观工程——— 城西水系全线贯通蓄水。
12月13日至14日,全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研讨会召开,来自国内的10余名环保专家,对我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会诊把脉”。
2004年
5月13日,由太原日报、太原晚报等5家省城新闻媒体组成的“并州环保行”
5月17日,市政府发布“关于改变燃料结构控制大气污染的通告”。
12月20日,我市提前实现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19天的目标。
2005年
11月6日,环保冬季严查专项行动启动。
11月30日,时任市环保局局长梁丽明被评为首届绿色中国五名年度人物之一,这是社会各界对我市环保工作的充分肯定。
2006年
6月10日,我省启动“蓝天碧水工程”,张兵生市长代表太原市政府签订了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6月30日,我市首家机动车污染环境检测站在晋源区奠基。
7月5日,我市首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举行。
11月8日,我市发布《关于强制淘汰报废机动车的通告》,决定对超期服役且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进行强制报废。
11月30日,我市对1135辆老旧报废机动车进行集中销毁。
2007年
2月5日,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散状物料密闭运输的通告》,市区范围内,煤(焦)炭、砂石和渣土等散装物料开始实行密闭运输。
8月1日,我市被列为首批全国污染源普查重点城市。
9月21日至22日,我市首次开展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无车日活动。
2008年
3月18日,我市首次以 “绿、蓝、橙、红、黑”5种颜色为标识,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评级。
4月13日,太钢焦化厂焦炉煤气脱硫脱氰项目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国内首例焦炉煤气脱硫脱氰项目。
8月13日,我市召开主要污染物减排、奥运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促进会。
2009年
1月15日,市政府对太原第一热电厂等重点企业的24个项目进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关停污染生产设施。
3月15日,市政府印发《加快解决城中村燃煤污染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用3年到5年时间,依托城中村搬迁改造,彻底拆除市中心区范围所有城中村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城中村燃煤锅炉。
3月20日,市政府印发《加快西山大气综合整治建设实施方案》,确定2009年至2011年完成西山地区43315亩造林绿化任务,使西山大气生态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
7月14日,市政府发布关于整治城中村燃煤污染的通告。将29个城中村列为当年燃煤污染整治重点,除区域供热锅炉房外,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和销售、储存、使用原煤。
8月19日,我市发布《关于对散装物料运输车辆实行密闭化改造的通告》,要求从事散装物料运输的车辆,必须在10月10日前完成密闭化改造,否则不得在市区从事散装物料运输。
11月8日,进入采暖期以后,受气候因素和采暖锅炉点火供暖的影响,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下降。根据《太原市保障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应急方案》的规定,首次启动“黄色”预警。
2010年
9月15日,市环保局公布了我市第一批4家合格型煤生产企业名单,型煤市场整治基本完成,9成以上型煤生产企业被关停。
11月8日,为期5个月的冬季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开始。
12月3日,省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专项行动开始,太原、吕梁、晋中3市首次联手,合力改善省城采暖期的空气质量。
参与互动(0) | 【编辑:许晓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