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网民:“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很给力

2011年02月01日 08: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媒体和不少网民纷纷指出,与以往持续聚焦农民增收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所不同,这个题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通篇内容直指“水利”,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

  首次聚焦水利

  红网网民高福生指出,今年的“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建设,在党的重要文件中全面深刻阐述水利的重要地位,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并明确相应的政策保障,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非常“给力”。

  有媒体刊登文章指出“一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这也意味着,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一号文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今后水利投资加倍,更重要的是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关系“国家安全”。农村水利是基础,这样既明确了水利在各级公共财政中的定位,将水利确定为各级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加大农村水利投入,也正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公平的本意。

  存在的问题

  网民高福生指出,当下所面临的水问题,主要是部分农村严重缺水、水污染以及洪涝、泥石流等灾害,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而不是城市,背后实质是长期对农村水利的欠账造成的。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必须要加大对农村水利的投入。

  网民郑风田指出,其实我国目前水利最大的短板,也是最重要的但却一直被忽视的当是小农水,也就是农民村庄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水利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缺位问题。尽管利用国家投入修建了水库、主渠道等,但却难以通到田间地头,地方政府又为了政绩和效益主要倾向于兴修大工程、忽视病险水库加固除险和沟塘渠堰建设,而农民自身由于资金缺乏、集体行动能力弱化等问题,也无法承担起“最后一公里”沟塘渠堰建设的重任,这些都导致在灾害来临时,常常只能“望水兴叹”。

  《南方都市报》刊文指出“土地出让金”,如何保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这被强调的“10%”也算一次硬性强制的尝试。而土地出让金与水利建设需求的不平衡,不得不面临资金统一调配的问题,扩大到总体已经被确定下来的“4万亿的总投入”,更无疑会成为又一块大蛋糕,不免让地方又争相拼抢。但这种投资争夺往往是为了争投资而上项目,跑部委要钱,盲目建设,没有科学的论证,对国家拨款争取来之后如何使用的问题,却是甚少考虑。

  需要重构新机制

  网民郑风田指出,我国需要重构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新机制。

  其一,政府支农投入需要强调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着重解决毛细渠道的建设、维护和清淤等问题。

  其二,可以采用“以工代赈”等补贴方式,鼓励农民修建、维护一些小水塘、蓄水池等微型农田水利设施,发挥多雨季节蓄水以备干旱时节供水,增加农户的抗灾减灾能力。例如,可以给村庄下拨修缮资金,让他们把自己村庄的贮水设施修建完善。这些资金在投入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农民的生计问题。

  其三,未来应建立“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其合理表达意愿,降低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交易成本,形成农民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监督机制。 (记者 曾亮亮 整理)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