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新能源公交车为山东临沂添光彩

2011年02月15日 11:07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临沂,420台纯电动、天然气公交车行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外地人惊叹、羡慕临沂公交车的档次之高,临沂人则为坐上了环保舒适的新能源公交车拍手叫好。

  2010年成为临沂城市公交事业大发展、大突破的一年,投资5.4亿元用于发展公交事业,目前,临沂市纯电动等新能源公交车达到420台,占市区公交车总量的40%,年可实现节约燃油1.3万吨,扣除电能等消耗,年可节约标准煤6500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1.73万吨。“绿色公交”实现了在全省的率先发展,成为“大美临沂”一张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政府“低碳”思路引领“绿色交通”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提升,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公共出行方式被提上重要日程,作为“两型社会”试点城市,临沂在发展中一直进行着“低碳”改革的探索。临沂市委、市政府把低碳交通、绿色交通作为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把开发应用新能源汽车作为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民生工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无污染的绿色交通。

  据了解,在新能源车辆购置、充电站建设等项目上,临沂一次投入了5.4亿元用于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可谓大思路、大投入、大手笔,充分体现了临沂市委、市政府对新能源公交的高度重视。

  临沂市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及推广工作中,政府积极协调,解决了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生产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山东中文沂星电动公交车,在新能源车辆发展上临沂市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路子。

  “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快速决策、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技术的引进,为沂星电动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山东中文沂星客车各项检测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主要技术合作者、中国教育部学部委员余达太教授说。

  “原来的公交车里面拥堵不堪,车后面还冒着浓烟,噪音特别大。而现在乘坐的这种纯电动公交车很舒适,噪音小、车辆行驶中也很平稳,而且还有暖风,冬天坐公交再也不冷了。”这是近几个月来一直乘坐K10路车上下班的市民张女士最深切的感受。

  交通行业引导助推“绿色公交”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行业引导至关重要。我们正是抓住了国家、省、市大力支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有利时机,立足新能源公交车的示范运营、规模使用、全面推广等,切实做好了行业引导、解决资金投入和抓好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在我市的推广使用。”临沂市交通运输局公共客运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杨一杰说。

  临沂市交通运输部门抓住了临沂市被省政府确定为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生产具有自主品牌的中文沂星纯电动汽车的大好机遇,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行业的行业主导和推动作用,为纯电动等新能源公交车开创了一条从示范运营、规模使用到全面推广的发展之路。

  2009年,交通运输部门在K10投入12台纯电动车、25路投入20台天然气公交车进行了示范运营。通过近10个月的示范运行,通过对车辆运行日志的分析,探索出了管理相对完善的电动公交车运行模式,形成了一份详实的《沂星纯电动能源公交车实际运行指标分析》,对车辆运行中的尾气排放、噪声污染、安全性能、舒适性、能耗、维修成本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应用性能进行了实际运营情况分析,积累了纯电动等新能源公交车辆的运行经验,为厂家改善提升技术、上级领导更好地决策提供了依据。在搞好示范运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先后购买了100台纯电动公交车、320台天然气公交车,新开辟了8条线路,增加了公交班次、线路密度,使新能源公交车具备了规模和后发优势,更好地发挥了新能源公交车的作用,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纯电动等新能源公交车的全面推开,更是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就发展纯电动等新能源公交车,临沂市交通运输局多次向省交通运输厅汇报,得到了省厅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截至目前,临沂市纯电动等新能源公交车达到420台,占市区公交车总量的35%,临沂市新能源公交车示范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推动纯电动公交车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为其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配套设施建设加速“产业链”运转

  抓好配套设施建设,是全面推广使用纯电动等新能源公交车的重要保障。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的同时,临沂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充电站、加气站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为解决电动公交车充电问题,2010年市政府在市区规划了4处充电站,配套规划了4处公交停车场,共计占地210亩。停车场由交通部门负责建设,土地为政府无偿划拨。6月23日,被列为临沂市新能源重点项目之一的焦庄电动汽车充电站仅用56天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接下来,河东巩村充电站、兰山义堂充电站、北城新区柳青河充电站相继建成投运。目前,已有3处充电站和2处停车场投入使用,其余正在建设中。全部充电站、停车场建成之后,可满足300台纯电动公交车辆充电、停放需要。

  此外,为满足临沂市天然气公交车加气需求,本着集约化的原则,交通运输部门正在3处公交停车场内分别建设3处加气站,将有效解决天然气公交车加气问题。同时,供电部门还在部分社区、大型商场停车场、营业场所等安装了85个交流充电桩,初步构建起了布局合理的充电网络。据了解,2011年临沂市还将投资建设5座充电站,站址分别位于罗庄、沂水、平邑、莒南、蒙阴,2012年将再投资建设6座充电站,站址分别位于兰山区、高新区、郯城、费县、沂南等,基本可以达到覆盖全市。届时,纯电动公交车将达到400辆。

  在培育了整车和配套产业自主品牌的基础上,临沂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进新能源公交车示范运营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品牌和市场三大优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产业链。

  经济账社会账样样都“划算”

  临沂市委、市政府科学的大手笔规划,勾勒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框架;不断成熟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产业链,描绘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广阔空间。

  算经济账,“划算”。用纯电动等新能源公交车替代柴油公交车,按照充电价格为非普通工业电价0.75元/千瓦时(现行价格)测算,中文沂星纯电动公交车日约需充电费用165元,柴油公交车日约需燃料费用596元,每台纯电动公交车比柴油公交车日节约燃料成本431元,全年可节约15.73万元,使用8年后,每台车可节约近126万元。2010年8月,该企业又有两款纯电动客车纳入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这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购买这两款车型可享受每辆50万元的国家财政补贴。该公司还承诺,电动汽车使用8年后,厂家以每辆10万元回收进行综合利用。这样,算上每台车使用8年节约燃料成本的126万元、国家财政补助的50万元、电池以旧换新的10万元,一共可以节省近186万元,与中文纯电动客运的价格150万元相比,非常“划算”。

  算社会账,也“划算”。与传统柴油公交车相比:纯电动公交车完全靠电力驱动,无燃料消耗,是绿色环保汽车。据测算,1000台沂星纯电动公交车年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为19585吨、130吨和123吨。其次,纯电动公交车电机工作噪音低,传动系统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车内外噪声,改善了驾乘条件,运行平稳,车内基本无污染,无油烟味,乘车舒适度大幅提升。

  “以前一天下来腰酸背疼,开上电动公交车以后轻松了很多。”老公交司机付学现从焦庄充电站开出了K10路公交车,对于现在电动公交车司机这个职业,他显然很满意。

  实践证明,发展纯电动等新能源公交车,让企业得到了实惠,拉动“产业链”运转,带动了经济发展,其经济效益凸显;此外,使用“绿色能源”能够大大降低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广大市民乘坐公交车将冬有暖、夏有凉,市民得到了实惠,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其社会效益凸显。

  “临沂模式”成为新典范

  近日,我们亲自体验了穿行于临沂大街小巷的新能源公交车,站在位于临沂市金雀山路的一处公交站牌旁,在大约20分钟的时间里就先后有四辆“沂星电动汽车”牌子的公交车缓缓驶过,该车外形设计新颖,运行平稳。仔细比较会发现,沂星纯电动公交车不但没有排气管,而且整体噪音很小。

  从纯电动公交车在临沂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从“城市名片”到“临沂速度”,临沂的发展思路和创新实践,造就了“绿色公交”发展的另一个亮点——“临沂模式”。

  2010年11月24日,省交通运输厅在临沂召开了全省纯电动公交车现场观摩会,推广临沂发展绿色公共交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临沂模式”得到了全省各市公交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2011年1月27日,在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上临沂市交通运输局作了题为《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推进交通节能减排工作》的书面典型发言。

  在2010年9月16日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及2010年山东省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展洽会上,沂星纯电动公交车闪耀亮相,山东省政府领导及大会组委会特地乘坐这台展车在德州市区试乘体验,并对沂星电动汽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目前,临沂市已把电动车产业作为下一步重点培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到“十二五”末,电动汽车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其中,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1亿元年产5000辆纯电动大客车,投资15亿元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投产后,销售收入近百亿元,利税10亿元。(田源黄蕾)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