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农田水利建设迎来10年“黄金期”

2011年02月15日 14:42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土地出让收益的10%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改革发展,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明确提出“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并制定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等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措施。业内人士高兴地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迎来十年“黄金期”。

  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体系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水利建设投资逐年增加,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份专题调研报告,我国农村改革30年来,各级政府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明显加快。截至2008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77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农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3亿亩;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以上农田面积达到1.83亿亩,占全国易涝面积的50%。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75,农业用水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由于农田灌溉水平的提高,灌区的耕地单产水平和灌溉水分生产率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灌溉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是全国平均亩产的1.8倍,是旱地的2.9倍,且产量相对稳定。在占全国耕地面积48%的灌溉土地上,生产出约占到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

  从财政支持情况看,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2005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采取“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和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据统计,2005——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小农水专项资金172亿元。其中,2010年安排小农水专项资金78亿元,比上年增长73%。项目开展六年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基层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作“小工程大德政”、“小投入大效益”、“小农水大作用”。

  在此基础上,2009年——2010年,财政部和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实施两批共850个重点县建设。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提升了农田水利设施整体水平,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节水,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收入。2009年重点县建设共维修塘坝10323处,维修引水堰(闸)2026处,实施高效节水面积4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92万亩,新增、改善排涝面积975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85万吨,效益明显。

  此外,在中央财政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中,水利建设资金约占60%以上。截至2009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安排水利投入773亿元以上,通过实施项目区小型水源工程、灌排沟渠整治改造等建设,共修建和加固小型水库及塘坝1.5万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3亿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3亿亩,支持山区、丘陵区开展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561.8万亩。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我国共建成各类农田水利设施2000多万处,其中大中型灌区7700多处、塘坝600万处、引水堰(闸)110万处、小型排灌泵站47万处、灌溉机电井430万眼、水池、水窖(柜)600万处以及近300万公里灌排沟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体系,为我国能够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量、9%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10年水利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耕地和淡水资源紧缺的形势相比,与建设现代农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相比,与抗御日益频发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关专家分析说,目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占水利投资的比重偏低。按水利部统计数据,1980年—2008年农田水利投入占水利基本建设的比重平均为6%。又如农田水利设施和设备老化失修,难以抗御重大自然灾害。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田面积的48%,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仍然“靠天吃饭”,等等。

  “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我国有望建立农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水利投入机制上有新突破。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按此标准,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特别谈到,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含金量最高的一项政策。初步测算,按上一年土地出让收益的总额,可以安排600亿元至800亿元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对于解决水利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到农田水利建设,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有关人士分析说,首当其冲的是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加强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充分发挥工程整体效益。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建设长期性、公益性的特点和定位,逐步建立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二是要加快构建新时期农田水利的建设体制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扶持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调动农民群众用水、管水和加强水利设施维护的积极性。三是要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科学调水用水。建立合理的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调动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尽量降低农业用水消耗等。

  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突出支持重点,创新支持机制,扩大重点县建设范围;实行分类指导,抓好北方旱区高效节水灌溉、末级渠系改造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西南地区小型水源建设、山丘区塘坝整治、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大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和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同时,切实加强资金监管,推动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的农田水利资金整合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借助中央一号文件的威力,来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统一全党和全社会的思想认识,有利于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有利于形成治水兴水合力。”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巡视员叶兴庆展望说,农田水利建设的春天即将到来。本报记者 夏祖军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