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农民热议中央“一号文件” 水利暖风吹过劲头足

2011年02月16日 10:57 来源:湖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

图为新化县曹家镇高枧村李伟在船上宣传中央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 张尚武 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近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聚焦“三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工作的决定。对水利大省湖南来说,这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对我省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堪称重大的政策性“利好”。

  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和通讯员利用回家过年的机会,走访乡村,向农民群众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期盼。在灌区,在塘边,在渠旁,在水塔下,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农民群众热议的话题。

  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央“一号文件”的春风,正在唤醒田垄。

  新化县曹家镇高枧村李伟:

  水利建设惠农民 种粮养鱼有信心

  本报记者 张尚武

  “粗粗一看,‘一号文件’中,没有几处提到水库;仔细阅读才发觉,水库其实无处不在。”农历正月初六,在新化县梅花洞水库的船上,承包水面养鱼的李伟就手捧“一号文件”,对记者说起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梅花洞水库始建于1965年,1970年竣工,库容1500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是车田江大型水库的“结瓜”工程,承担着曹家、桑梓、梅苑等乡镇4.6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

  李伟的家就在水库大坝下方不远的曹家镇高枧村。“记得小时候,大坝上用石灰刷写‘兴水利,除水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标语,一个字比一个人还高,远远就能看见。”

  同在船上的高枧村村支书李新民回忆,那些年,生产队冬闲时组织清水渠、修水圳,杂草要除得“三面光”,从头水到尾水,满渠清水哗哗流。

  田土包干到户后,一家一户“各顾各”,田间渠道便无人管。近几年,虽然水库溢洪道、主灌渠整修一新,但从整个灌区来看,由于田间支渠、斗渠淤塞,灌溉面积日渐萎缩至3万亩左右。

  “‘一号文件’提到,水利建设薄弱是‘明显短板’和‘最大硬伤’,高枧村的村民有切身体会。”李伟说。现在,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就算有修水利的决心,也没有当年的力气;即使有力气,资金又从哪里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有些水田变成了旱土,双季稻改种单季稻。

  手捧“一号文件”,李伟一句一句阅读,打内心里称赞:“‘一号文件’好比‘及时雨’,梅花洞灌区可望迎来‘第二春’。”

  ——未来10年国家投入4万亿元搞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是重点。梅花洞灌区渠系将搞配套建设,一些“水改旱”的高岸田、反水田,重新解决灌溉问题,又可恢复“旱改水”,种上双季稻。

  ——水资源管理对用水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有了严格限制。梅花洞水库上游吉庆镇的小纸厂将“关死”,一湖清水养好鱼。

  ——水利明确公共性、基础性、战略性,将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投资。这意味着,水利建设也将像公路建设一样,可以安排部分农民,在家门口修水利、赚工钱。

  与父辈自带米和咸菜修水库相比,李伟说:“‘一号文件’吹暖风,水利建设惠农民,种粮养鱼有信心。”

  鼎城区双桥坪镇王家嘴村群众:

  农村修水利 时代最需要

  王孝忠

  今年春节,我回常德市鼎城区双桥坪镇王家嘴村老家,和亲友们一起过年。大年三十,围着柴火蔸,看春晚、拉家常、议国是、辞旧年、盼新春的确有一番风味。每年议论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有议粮棉价格的,有议交通条件的,有议社会治安的……今年议论的热门话题,则变成了农村水利。

  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群如数家珍地告诉我,在国家的支持下,村里在水利方面办了几件事:一是整治了农丰水库;二是硬化了水库渠道;三是治理了4口山塘;四是集中供水。但是现在要办的事还很多。首先是沙溪河的治理,这条70多公里长的澧水二级支流,过去能排涝、能抗旱、能通航,现在只能纳污。还有全村40多口山塘都成了碟子塘、杂草塘、垃圾塘……

  王支书讲完村里的“水情”,唱阳戏出身的茂爹,唱了一段顺口溜要我批评指正:一号文件好,真是强国道;农村修水利,时代最需要;河道要整治,水库要加高;山塘要清淤,渠道无杂草;饮水第一条,节水不可少;国家投入多,农民要勤劳……念到这里,我给他补上了两句:一心跟党走,山村更美妙。

  茂爹的顺口溜,勾起了80多岁泉爹的回忆:我一生参加了无数次水利会战,1954年到西洞庭治湖,1958年参加修超美水库,1963年我们还帮助临澧县修过青山水轮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年冬天挑塘泥……现在国家号召兴修农村水利我浑身都来劲。

  打过渔鼓的桥叔念起了自编的三字经:一号文,宏伟篇;兴水利,举国欢;保民生,水资源;保发展,水当先;保安全,挑重担;大投入,史空前;多渠道,广开源;咱农民,艰苦干;除水害,总动员;治污染,全方面;节约水,点滴间;学文件,重实践;新跨越,大发展!

  热议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家水利话题进入了新的开端。

  望城县茶亭镇中兴村周勇:

  小塘坝维修赶上好时候

  本报记者 周月桂

  春节,阳光大好,望城县茶亭镇中兴村,一个普通的小村子,田野间总是恰到好处地不时出现一座水塘,聚拢着一湾湾碧水,和一群群鹅鸭。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看明白了,很受鼓舞,对我们村来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160多口水塘给收拾好。”提起“一号文件”,中兴村村委委员周勇说道。

  地处湘江下游、洞庭湖尾闾的望城县,是我省有名的“水窝子”。不过,中兴村远离江湖,常年基本无水患,却偶有旱情。

  周勇说:“我们村的塘坝算是比较多,也比较合理。”中兴村800多户人家,耕地面积近2500亩,田野间分布着160座大大小小的水塘。这些塘坝常年保证着附近村民生活用水,同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灌溉作用。

  不过,160多座小水塘,近年经过维修的只有60座左右,大多数已年久失修,塘泥淤积,灌溉能力大大减弱。“以前大家比较重视山塘水坝的建设与维修,每年冬季集体农活主要就是组织社员兴修水利、挑塘泥。农村改革以后,山塘都分给了村民或承包给了个人,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塘泥淤积,蓄水量减少,灌溉功能就逐步退化。”周勇说,这些年来,上级水利资金也多安排给大中型水库,山塘小水坝的蓄水灌溉作用被相对忽视了。

  阳光下水塘清清,安静美好。周勇说,“一号文件”来得正是时候,这几年这些水塘就要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以后村里的水塘蓄水更多、更清……

  浏阳市古港镇港星村周康准:

  保护水资源 饮水更安全

  本报记者 柳德新

  浏阳市古港镇港星村村民周康准还有一个身份——港星村大塘片用水户协会会长。他找来全文刊载中央1号文件的《湖南日报》,仔细研读后,由衷地说:“保护水资源,饮水更安全!”

  大塘片村民原先饮水困难,水质也不好。2008年下半年,在国家支持下,大塘片安全饮水工程启动建设。他们在6公里远的山上找到一处山泉,水利部门实地勘测后,发现水头高出大塘片上百米,完全满足自流引水要求。经化验,水质符合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通过“一事一议”,村民户均筹资300元、投工5个,工程在3个月就顺利建成,大塘片169户810名村民喝上了干净水、自来水。

  村民们自发成立用水户协会,周康准担任会长,将供水范围按供水主管道分为4个小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维护,每吨水价不到1元。“喝上安全水,人都精神些!”他说,以前由于经常缺水,洗衣机都带不动。现在可好了,水龙头一开,溅得地上哗哗响。最近两年,供水范围8成农户都买了洗衣机、热水器等和水有关的家电。

  安全饮水工程目前还有一大隐患。周康准说,在水源点的山上,可能会搞山地开发,会污染饮用水源。他们已经请求当地政府出面协调解决。“中央1号文件对我们是个好消息!”周康准一字一句地念道: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我相信这个隐患应该能够解决!”

  邵东县黑田铺乡金玉亭村谢画祥:

  修好水渠多种田

  本报记者 刘勇

  农历正月初五,邵东县黑田铺乡金玉亭村村民谢画祥就开始在地里翻土了。记者来到地头,跟他聊起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我是村里的小组长,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觉得文件里面说的支持山丘区小水渠建设,跟我们这一带最‘对路’。”老谢指着30米开外的一条水渠说,他今年50多岁了,从自己年轻时下田干活起,这条水渠好像就一直没整修过,现在应该有机会了。

  在水渠边,老谢介绍,水渠从牛角湾到他所在的金玉亭村,沿线400多亩田都靠它“放水”。记者下到渠里发现,水渠深约0.6米,顶部宽近1米,底部却只能左右横放一只脚掌的样子。两边的堤岸土壁上,垂着一丛一丛干枯的野草,有些地方还压着丢弃在水渠中的农作物枝干。老谢说:“我家里5亩多田,每年‘放水’都头疼——从水库抽上来的水,在这样的土渠里会漏掉将近一半。有时候早上放的水,晚上还到不了田里。”

  去年起种田效益越来越好,可是守着这样的水渠,老谢一直不敢去承包别人的田种。他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今后几年,政府投到农田水利上的钱肯定会大量增加。对我们这里的山丘区小水渠,文件中明确要支持,相信要不了多久,水渠就会清好淤、用水泥护坡铺底,水不漏不堵,快速灌田,这可是庄稼人想了几十年的好事啊。”

  “我们这里很多人在外面做生意,有很多田可以承包。等水渠用水泥整修好了,我打算承包一片田来种,还想在这块土里种蔬菜卖到县城去。”老谢边说,边甩开膀子在地里忙了起来。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