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国内光伏产业呈现井喷 人人争赶“太阳能盛宴”

2011年02月23日 09:2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内新能源行业的 “太阳能盛宴”有多热?昨天开幕的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上,新国际博览中心所有展馆全部挤满,还有上百家企业为求一展位而不得。展览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感叹:这样的景象,也只有每两年一度的车展能媲美。

  “这里头起码有100个亿万富翁!”展会秘书长米月女士告诉记者,参展商里有相当数量是“半途出家”,比如做管道、建材、皮革、皮鞋、玩具的,什么都有,而且每一家几乎都是传统行业的佼佼者。

  从用电大户到发电先锋

  苏乘风就是一位半路出家者。他原来的头衔是公元集团总经理,为了这次展会,他在新名片上加印了一个子公司名称:公元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做了30年管道,现在还是中国的管道大王。”苏乘风说。

  2006年开始,国内外太阳能行业市场回暖,公元集团成为这一行业的开路者之一。苏乘风回忆,5年前国内做太阳能光伏的企业还不多,不像现在的“淘金大军”,大家都冲着巨大的市场而去。当时转行,不少企业有自己的实际原因。

  涉足太阳能之前,公元集团是用电大户:企业2000多台注塑机,每台都是耗电100千瓦时的“电老虎”,由于建材市场持续旺盛,电费一年比一年高。苏乘风想到,既然电力需求这么大,新能源发电的前景肯定看好,与其做用电大户,不如成为新能源的发电先锋。

  风能受地区限制,核电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剩下的太阳能光伏,成了公元集团这样“零经验”入门者的首选。苏乘风认为当初的选择很明智,金融危机中,新能源成为恢复最快的行业。据米月介绍,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量,已占全球的2/3,尽管如此,还有不少企业“接的单都来不及做”。

  扶持产业专设政府部门

  本届展会上,辽宁省锦州市专程为其“光伏产业园”组织推介会。为了发展光伏产业,锦州市特地成立一个正县级职能部门——光伏产业局,该局负责人在上海向各地光伏企业抛出橄榄枝:到光伏产业园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土地出让金扣去上缴国家、省里部分,全数返还企业,堪称光伏招商“零地价”。

  尽管业界有不少声音担忧未来中国太阳能光伏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但不少地方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尚无丝毫减弱迹象,这显然是点燃企业热情的一大原因。

  不少光伏产业公司负责人坦言,从事光伏的头两年是在“烧钱”,购买设备和土地,进技术和人员,入不敷出,熬过两年才开始盈利。能坚持做下来,一方面是企业底子厚,很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政策扶持带来实惠。

  锦州的“零地价”,并不算全国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中倾斜幅度最大的。公元集团介绍,他们去年承接国家住建部推动的“金太阳”项目,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嵌入工厂屋顶,项目投资3000万元,财政补贴高达1000万元。“花2/3的钱就能做成1兆瓦的大项目,这当然是企业投入其中的大动力。”

  在上海,去年太阳能产业规模同比增长62.5%,成为新能源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头羊,也离不开政策支持。据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介绍,去年在市场和政策双重推动下,尚德“冥王星”等一批高效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在沪实施扩产计划。目前上海明确重点建设以闵行为核心的太阳能产业基地;支持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支持松江、奉贤等建设一批太阳能特色园区。

  几兆瓦设备:块块硅片仍靠手工焊

  管道和太阳能,其实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公元集团转行的另一大原因,是太阳能光伏与其主营的建材业务有关联,销售的对象都是政府和地产开发商,现在可以把太阳能发电设备“嵌入”在建材中销售,提高附加值。

  可这样“有目的”转行的企业并不多,大量皮革、皮鞋、玩具行业龙头老大转行太阳能,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市场的蛋糕大,活多得接不过来。“只要你的腰包足够鼓,舍得往下砸钱,一定产生令人满意的回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展商表示。

  皮鞋、玩具老大们转做太阳能,客观上促进传统制造业更新换代,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成长。然而,目前国内规模井喷的太阳光伏产业,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全球2/3的光伏组件能在中国生产,低廉的人工成本还是最大优势,“那几兆瓦的大型设备,都是靠工人们一块块硅片手工焊接出来。”业内人士指出,许多转行做太阳能的企业,用的仍是传统制造的那一套。

  从事自动化领域的熊腾同样是名转行者,比起展会上云集的亿万富翁们,他在上海的钱豹机电设备公司只有50人,资产仅800万元,但他的“一套”与亿万富翁们都不一样。

  熊腾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原来主营汽车自动化装备设计,2009年开始接触光伏产业后,他发现目前光伏产业规模提升,主要是量的增加,工艺上还没有质的改变。“相比汽车,光伏产业的自动化程度非常低,但这或许是实现下阶段增长的突破口。”熊腾介绍,他的公司从去年开始已投入光伏产业的自动化设备开发,这块新业务已占年销售的10%以上,希望今年能实现翻倍。

  创业30年的管道大王,初出茅庐的熊腾,以及各种皮鞋、玩具老板,加上央企甚至全球500强,如今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各路“豪强”云集。未来的路上谁能抢得先机,谁又会被淘汰,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是关键。本报记者 徐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