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投资新兴产业 你耐得住寂寞吗 (2)

2011年02月23日 10:11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会议要求有关部门抓紧起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在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各地、重点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尽早报送国务院审批。会议还要求同步推进节能环保等七大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尽快建立统计指标体系,落实《决定》提出的财税等相关政策措施。

  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旨在界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解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外延模糊的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一样,该目录将成为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关人士表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在“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单独占据一章节,七项战略新兴产业将分别发表各自的“十二五”规划,确定中期发展目标。作为“十二五”总体规划中的分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出台时间将在“两会”公布“十二五”总体规划之后。

  自主创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

  《决定》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决定》,相关政府部门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决定》还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根据安排,将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的需求。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衔接。

  同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开发低信用等级高收益债券和私募可转债等金融产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

  财政方面,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

  税收方面,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此外,《决定》还要求,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

  抑制新兴产业项目的泡沫?

  可以预期,“十二五”期间,在政策激励的作用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蕴含着巨大市场前景,亦或使其成为机构投资者近期竞相角逐的焦点领域。

  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五年,高铁和核电将成为机构投资者的“火力点”。近年来,随着高铁兴建的全面开花,高铁行业已由传统制造业衍生为新兴产业。按照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将维持大规模投入,投资额将保持在每年7000亿元左右,共计约3.5万亿元。而与高铁相关的高端制造行业是在这场盛宴首当其冲受益的。

  而核电行业会是新能源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太阳能、风电、地热能、海洋能、核电等的推广应用。但相对于其他子行业而言,核电的成长性最为确定,且进入壁垒较高,是最为看好的新能源子行业。据预计,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进入核电建设高峰,之后我国核电建设将保持较平稳的节奏。

  但也有分析人士对新兴产业投资表示担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契机,但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区域产业结构雷同、传统产业比重高的现象。产业升级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够完成的。发展新兴产业,需要的不是快进快出的热钱,而是长期的战略投资者。为避免新兴产业项目的泡沫出现,可以在税收政策上加强调控。本报记者 杨靖 综合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