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专家建议广东发展水上交通降低碳排放

2011年02月25日 09:2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奥运、广州亚运期间的机动车限行措施,令许多市民颇感城市空气顿时清新。近来,两地也陆续出台治堵措施,其目的除了理顺城市交通,提高出行效率,也有利于减少交通不畅、汽车扎堆造成的空气污染。

  当前,广东正在进行低碳试点省建设。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设低碳试点省,必须高度关注交通源的碳排放。

  奥斯陆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称,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所使用燃料释放的温室气体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25%。欧盟大部分工业领域都做到了成功减排,但交通工具碳排放却在过去10年增长了21%。

  吴兑认为,未来控制交通源的碳排放,其困难将远远甚于工业。他建议,珠三角城市群要率先在城市碳排放监测、推广混合动力车、发展水上交通等领域做出尝试。

  ●谈污染交通工具对区域性大气污染“贡献”居首

  南方日报:有观点认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正在逐渐成为阻止全球变暖计划中最为困难的部分之一。您怎么看?

  吴兑:这个说法还是比较中肯的,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初期,都会注重原始的制造业和基础工业发展,比如能源、建材以及其他的制造业,这是早期粉尘污染以及之后的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来源。只有整个区域的经济规模提升到类似先发国家或先发地区的发达水平的时候,才出现了城市化,人流物流交通流大幅增加。而只有这个现象出现后,才能出现新型复合污染,即灰霾天气和光化学烟雾。全世界的污染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这是人流物流交通流达到一定规模才会产生的,假如没有类似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经济体,没有这样规模的人流物流交通流,光靠前面说的大工业,只能是局部的污染。形成区域性污染的,一定是在一定经济规模基础上密集交通网形成的后果。

  南方日报:就是说,第三阶段污染或者说温室效应的出现,跟交通流有很大关系?

  吴兑:根本上来说跟经济规模有关,因为交通网是经济规模上来后的副产品。而且现在对于治理大气污染,是要控制碳。我们早期提出要控制污染,是要控制粉尘,后来说要控制硫,接着又提出控制氮,这都是片面的。大气污染的本源是碳污染。但我们国家还没有一套有效的控制碳的法律法规和指标,现在有的只是控制粉尘控制硫的体系,而我国现行主流的脱硫技术实际上是把二氧化硫转化成二氧化碳,控制氮也只是刚刚提出来,还是纸上谈兵。

  南方日报:像珠三角这样规模的交通流,碳排放会达到什么程度呢?

  吴兑:根据广东省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计划,省气象局今年起将具体承担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体系,珠三角的碳排放目前还没有准确数据。但国外有研究指出,现行的交通工具对大城市群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的“贡献”已经占到第一位,总体而言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对于国内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体来说,虽然尚没有测量出具体数据,但对照国外发达地区的情况,其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这些经济体的水平,所以这些地区的交通碳排放须高度重视。

  ●谈治理三因素造成交通源高排放

  南方日报:造成交通源排放对大气污染“贡献”高的原因是什么?

  吴兑:一是汽车尾气。二是加油站,汽车加油时我们闻到的汽油味是挥发性有机物,也是灰霾的前体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就变成灰霾了,这块造成的污染也不比汽车尾气小。三是轮胎摩擦。在交通堵塞不畅的时候,汽车走走停停,产生大量轮胎摩擦,造成黑碳气溶胶的排放。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排第二位,仅排在二氧化碳之后。除了汽车,轮船和飞机也一样,也有这三个方面的排放。尤其是珠三角集中了5个国际航空港,飞机起降消耗的燃料是巨量的,这些都是新型复合污染的主要来源。

  控制难度几十倍于工业

  南方日报:目前,我国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方面非常重视,各级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在您看来,控制交通源污染是否有足够把握?

  吴兑:交通污染源涉及到交通工具所有者、乘客还有路网等许多复杂因素,所以控制它的排放不会像电厂、建材、水泥工业那么单一,主体很复杂,而且各种技术混杂,又很难一下把旧的高排放的交通工具淘汰掉。政府要控制交通源的排放,其努力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工业,困难也是几十倍于工业。所以只能是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比如乘用车,政府财政能否补贴差价,发展公共交通,建设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是最低碳排放的。

  此外,油品质量差是造成我国交通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从提高汽柴油的质量 入手,能有 效地 减低汽车的碳排放。目前,比较令人乐观的消息是国家已经在广东安排大亚湾、广石化、茂石化三大炼油厂进行升级改造,发改委已经立项,环保部已经批复环评。对油品进行提升改造,将能大量供应国四标准以上的环保型汽柴油。

   -对策

  环保能源+混合动力车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认为,其实交通环保不环保、低碳不低碳,最关键就在能源是什么。比如替代汽油柴油,有些城市(例如广州)就选择了LPG(液化石油气),有些城市就选择了LNG(液化天然气)和CNG(压缩天然气)。LPG对于治理汽车冒黑烟功不可没,是一个环保措施,但就不利于低碳排放的概念。在清洁燃料中,与CNG和LNG相比,LPG不是一个节能和环保的燃料,因为其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燃烧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氧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这和国家提倡的低碳经济概念明显相悖。

  从交通工具选择上,电动车最环保。但现在要全面换装成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小汽车,要求城市提供大量的充电站,这个需要大量的投入,代价比较高。

  所以,现在应该大力推广混合动力公交车和混合动力的小汽车。这方面一些大中城市是有能力做到的。现在欧美和日本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技术,厂商提供的油耗数据是普通汽车的40%。在价格上一辆小轿车大概比普通的贵三分之一,政府可以出台一些补贴政策便于推广。

  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水运

  在交通工具的分担率上,理想状态是,公众出行有50%以上是由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车来解决。这个大头解决后,再对个人出行方式进行倡导,比如少用私家车,换成混合动力车等。总体而言,无论新旧交通工具,还是轨道、公路、水路,尽量接驳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把整个城市交通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来统筹考虑。

  另外,科学研究数据标明,摩托车是排放最高的交通工具。像广州已全城禁摩了,这对低碳交通很有好处。其他中小城市,条件不成熟的也可以实行主城区禁摩。

  值得一提的是,像广州、佛山水网密集,水上客运现在却基本上没有很好地保留和发展,这非常可惜。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水上交通客运,更有利于减低路面交通压力,而且水上交通运量大、快速、碳排放又少。

  □记者 谢庆裕通讯员 董永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