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将围绕低碳城市建设,构建低碳高效型产业结构、技术先导型产品结构、龙头带动型企业组织结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新春伊始,位于保定市区北部的大王店现代产业园区便开始为两大“生力军”的进驻而忙碌。
一个是总投资161亿元的长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采用最先进装备生产节能环保的高端汽车零部件;一个是投资33亿元的风帆产业园区,用于兴建年产500万只新型免维护蓄电池项目。
这只是保定市转型路线图中的一个节点。
“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定市将围绕低碳城市建设,构建低碳高效型产业结构、技术先导型产品结构、龙头带动型企业组织结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保定市委书记宋太平说。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结构调整“领头羊”
一直致力于“工业强市”的保定,在去年“十一五”收官之年有了份沉甸甸的收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6.3亿元,比5年前增长1.3倍,工业支撑作用大幅增强。同期,农业产业化率由40%提高到57%。
面对成绩,保定市在开局之年看到了更多挑战和不足。
“总体发展基础差,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规模小,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低……”在不久前召开的保定市两会上,市长李谦如是分析。)
亟待实现发展跨越的保定市,同时也对自身产业优势看得很清楚。“十一五”期间,保定市汽车、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汽车产量从21.5万辆发展到去年的72万辆,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从60亿元上升到431.2亿元。产业发展态势强劲,优势明显。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结构调整培育“领头羊”,成为保定开局之年的一大任务。
为此,保定市明确,把新能源和能源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做成全市的支柱产业,扩大规模、提高速度和效益,加快建设中国电谷和华北轻型汽车城。优化提升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箱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金属冶炼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之所以如此设定,在于保定力图把握机遇,把现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品牌美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领军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根据安排,到2015年,保定市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300亿元,汽车工业和建筑材料业分别达到1500亿元以上,纺织服装箱包业达到1000亿元以上,食品饮料业、化工医药业和金属冶炼加工业分别达到500亿元以上。
五年后,长城汽车、英利新能源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天威超500亿元,河北长安、巨力、河北旭阳、国电联合动力、光为绿色新能源超200亿元,风帆、乐凯、奥润顺达(门窗)、建昌铜业、凌云等企业超100亿元。
坚持走低碳路径,确立经济转型大坐标
全国低碳城市试点、中国电谷、太阳能之城……集诸多名号于一身的保定市,如何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实现新跨越?
开局之年,保定市部署下达诸多“低碳”任务。
包括开展低碳企业、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市区天然气、北郊热源点和南郊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加大黑烟囱治理力度,发展绿色公交,加快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步伐;加快推进市区3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保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抉择。”宋太平说,围绕发展低碳经济,保定市在“十二五”推出系列重大举措。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推进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即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传统产业改造工程,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建筑节能改造、城镇集中供热、农村节能普及工程,交通节能工程,碳汇工程。
与推进重大工程相协同,保定市还将淘汰水泥、造纸、制革、采矿等落后产能,推出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低碳产品应用等示范工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以“低碳高效”为主调的保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正凸现出更多给力点,在环首都绿色产业谋划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在发力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的思路下,保定提出构建“一城三带、五区、九条精品线路”大旅游格局;建设市区和涿州、涞水、高碑店、定州、涞源、白沟新城7大物流基地;建成10个全国百强市场和10个年交易额超100亿元大市场;搭建金融平台,到2015年,一半以上县(市)建成一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40家。
按照“稳粮、扩菜、优果、强畜牧,发展订单农业,努力提高京津市场占有率”的全市农业发展目标,粮食大县清苑加紧实施“百千万”工程,在划定的“工程方”内进行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带动全县粮食种植丰产丰收。涿州则提出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面向北京、天津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构建京南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
强化载体建设,构建产城互动大平台
在定位为“涿南新城”的松林店工业园区内,一座座巨大厂房的骨架争相崛起———这个刚刚起步的园区,要在5年后实现销售收入百亿元。“十二五”期间,保定将重点建设4个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6个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的骨干产业聚集区。并提出“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成1个规划面积不少于10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的市级产业园区”。
“保定必须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导向,政策向园区倾斜、资源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整合,以此提升园区经济的成长力、支撑力和拉动力。”宋太平说。
据介绍,保定市今年初步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00项以上,其中,省重点项目达到100项左右,包括在建项目投资161亿元的长城汽车产业园、投资126亿元的六九硅业硅材料、投资60亿元的英利四期、投资50亿元的长城汽车国家级新技术中心等。
这些被列在保定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名单中的项目,都集中放在了各特色园区内。驱车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可见英利、天威等骨干企业的项目建设正加紧进行;在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园区,则可看到“国字号”央企正现身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城市化率提高到50%”,这是保定市提出的“十二五”城市化目标。实现的路径别无他途———加快人口、产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
这样,定州才能依托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沙河工业聚集区发展,成为保南现代化中等城市。白沟新城才能依托箱包等产业优势,建设成为中国箱包之都、京南商贸名城、保东中心城市。
保定城市格局要形成,首先挺起的还是产业脊梁。本报记者 葛西劝本报通讯员 贺广君 梁晓冬
参与互动(0) | 【编辑:许晓娟】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