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中国勾画未来五年更绿色、幸福的发展蓝图

2011年03月07日 09:21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正在讨论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至2015年)纲要(草案)力图勾画出中国未来五年更绿色、幸福的发展路径。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员在北京解读该纲要,表示对未来五年经济增长指标并未作出强制性约束,而是要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对多数中国公众来说,“物联网”只是一个新名词,就像十年前设想今日抱着IPAD听最热门的图书朗读一样飘渺。但做物联网研发的王晶女士却很有信心,“我的公司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找到了一片新大陆。”

  王晶说:“十二五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是非常难得的机遇期,非常难得。我的企业处在不断变革和战略调整过程,人才、技术、产业整合以及战略方向都是在过去十几年完成的,现在是跨越式发展阶段。我们想借助这个机会有所作为,成为中国物联网领军企业,也成为世界领域领先企业。”

  王晶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东南福建省一家名为新大陆科技集团的总裁,这家有17年历史的公司目前客户已经涉及通信、航空、食品安全溯源等,按她的话,“几乎在所有的行业都能看到我们的影子。”公司4000多名员工中有三分之二从事技术研发,去年他们发布了全球第一颗二维码解码芯片,一种广泛应用在物流、金融、交通等领域的新技术。

  这正是中国想要发展的领域和追求的目标,依靠科技和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更有质量和效益,更清洁绿色。

  中国经济保持了连续三十多年快速增长,最近五年GDP年均增长达到11.2%,去年GDP总量超过39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美元。

  而目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并未对经济增长速度提出约束指标,只用“预期年均增长7%”,很多地方政府此前也调低了GDP增速。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注重质量而非速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导向:“按照我们对十二五期间发展的导向,我们应该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我们现在对经济增长的指标没有做出强制性的安排,而是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互相攀比。”

  一方面是淡化GDP增速,另一方面是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的约束性指标项目更多,更加严格,比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从2010年的8.3%提高到2015年的11.4%;森林增长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更详细要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显著,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要达到3.3件,而2010年仅有1.7件,增长近一倍。

  张平说,这是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一种责任:“对中国来说,在发展的进程中,资源环境的约束仍然很强。我们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做出艰苦的努力,这既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向世界作出的承诺。”

  在实现清洁发展的同时,人大代表们正讨论的规划纲要也积极回应了公众关心的话题。参与“十二五”规划纲要起草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说,在这份规划纲要中,改善民生是内容最丰富、措施最具体的:“十二五规划从开始编制,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住房保障(等)九个方面。不管你生活在东部,还是生活在西部,不管你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和发展观念的进一步完善。

  辛鸣说:“发展为人民、成果让人民共享,这个理念在全社会已经确立了。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强调总量,特别注重蛋糕做大,对如何保证蛋糕分配到每个民众手里考虑不多。现在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注重服务民生的建设,要让人民群众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就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挣的钱越来越多,不必要花的钱花得越来越少。”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在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正式发布十二五规划内容。

  张平说:“我们的目标是:给人民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记者 李晓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