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岳国君:发展燃料乙醇业危及粮食安全是危言耸听

2011年03月14日 0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岳国君:发展燃料乙醇业危及粮食安全是危言耸听
全国人大代表、中粮集团总裁助理岳国君讲解燃料乙醇汽油产业现状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3月14日电 近年来,受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的影响,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再一次被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位置上来,尤其是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初步规模的燃料乙醇产业,更是受到格外关注。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导致粮价上涨等质疑。针对诸多质疑声音,全国人大代表、中粮集团总裁助理岳国君在接受中新网能源频道采访时表示,说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导致粮价上涨的说法缺乏根据,是危言耸听。

  燃料乙醇业发展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是危言耸听

  在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很多人把矛头指向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近日,有代表质疑,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导致粮价上涨,对此岳国君表示,“这种说法缺乏根据,是危言耸听”。

  岳国君介绍,目前我国政策规定的燃料乙醇年产量为132万吨,按照每消耗3吨粮食生产1吨燃料乙醇来计算,每年消耗的粮食数量不超过400万吨,而我国每年的粮食总产量为5亿多吨,燃料乙醇产业消耗粮食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一(0. 8%)。“我们国家连续七年粮食丰收,如果说因为这400万吨粮食的消耗导致了粮价上涨,危及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并不认同”。他介绍,“此外,每吨燃料乙醇还副产1吨高蛋白饲料和80公斤的高品质玉米油。将玉米中的蛋白、淀粉、油、纤维等成分分开利用,物尽其用、物有所值,是科学发展的最好体现。”

  针对个别代表提到使用燃料乙醇汽油会导致汽车排水量增加、路面结冰的问题,岳国君代表莞尔一笑,拿起纸笔给记者列出了化学方程式,“汽油燃烧后排水多少主要取决于汽油中的氢含量,普通汽油中氢的含量约为13~13.5%,燃料乙醇中氢的含量为13.04%,两者混合后的乙醇汽油中氢含量仍在13~13.5%的范围内,与普通汽油完全一样,何来的排水量增加?”“此外,在没有使用乙醇汽油的呼和浩特等地,冬天也有汽车尾气滴水结冰的现象。因此,燃料乙醇造成车辆排水量增加露面结冰的观点是无知的、不讲科学的。”“更重要的是,使用乙醇汽油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也是政府落实向国际社会减排承诺的重要措施。”。岳国君同时表示,国家能源局已就此问题专门回复给提出疑问的代表。

  全球发展燃料乙醇业 抢占国际能源竞争制高点

  岳国君介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巴西早在1931年就颁布法令规定全国销售的汽油必须添加燃料乙醇,成为世界上唯一不用纯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巴西用占全国面积1.5%的国土面积,解决了全国超过一半的非柴油车用燃料的供应。美国自1992年起就开始推广燃料乙醇汽油,目前已经成为燃料乙醇年产量最大的国家,年产近4000万吨。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将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业内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岳国君认为,我国而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抢占未来国际能源竞争的制高点。他同时指出,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可能在十年内,生物质能源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应该对此有信心。

  中粮不“与民争粮” 探索“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我国发展燃料乙醇的初衷是解决陈化粮问题,同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发展了地方经济。岳国君表示,在国家政策把控下,根本不存在“与民争粮”问题,而且中粮早已探索发展 “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就是以木薯为原料、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世界最大的 “非粮”燃料乙醇工厂。

  目前,中粮集团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正在攻克将纤维素转化为2代燃料乙醇的新技术。此技术一旦成熟,各种农作物秸秆都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推动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有关专家对此做过测算:如果每年将可用于能源的4亿吨秸秆充分开发,可得到相当于8座三峡电站发电量,帮农民每年增收800亿~1000亿元。

  除此之外,岳国君介绍说,在发展节能减排方面,中粮在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分析,合理制定减排目标,还将增加产业技改的投入降低能耗。 (能源频道 许晓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