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收集、运输、再利用和终端处理等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广卫街通过收集精细的分类数据、回访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等方式,试图与垃圾处理终端进行对接,建立常态化的互利机制。广卫街所聘用的6名专职的工作人员,其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收集并分析有关垃圾分类的数据信息。在广卫街特意设立的再生资源中转站中,垃圾已经被环卫工人按照四大类进行了精细分拣,在每个月底,上述工作人员都会来到这里收集精细的垃圾分类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最后将被用作于统计各类垃圾所占比重、垃圾回收率、垃圾减量率等,并将这些信息与处理终端(填埋场等)核实对接。“比如说,按照一般经验,一吨的湿垃圾经处理后会产生一定重量的肥料,如果最后反馈给我们的肥料重量不足,那么负责终端处理的公司就可能出了问题。”该街道办一位工作人员解释。
除了数据信息的核对,广卫街街道办还曾组织人员前往垃圾处理终端进行考察调研,并拍照留证。“我们当然要知道垃圾最后怎样处理了,这是对大家负责。”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据该街道办透露,目前广卫街对于垃圾处理的终端成果表示满意,该街道办的小梁,还当场兴致勃勃地拿出了几大包垃圾处理后生产的化肥向记者展示。
但该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同时指出,分类垃圾的终端处理涉及多方,非街道办单方面可以左右,这需要各个单位的良好配合。目前,街道办的工作集中在街道的宣传、分拣之中,暂时也并未与垃圾处理终端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
相关链接
垃圾分类“三步走”
试行中的广卫街都府社区,其垃圾分类主要采取“三步走”的形式。
第一步是居民家庭初步分类环节。按照简易分法,将垃圾简单分为干湿两类,即“湿”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干垃圾”,并分别投放于免费发放给居民的蓝、白桶之中。而少量的有害垃圾则投放于每栋楼楼下的红色垃圾桶中。
第二步是环卫工人精细分类。环卫工人将居民已分类投放好的干湿垃圾逐层收集,再运至街道的再生资源中转站,将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进行精细分类,回收可利用物品(纸类、玻璃、塑料、衣物等),积累成一定规模后一起卖给再生资源公司。
第三步则是分类后的垃圾转运。在广卫街的街道再生资源中转站,由专车将已进行精细分类的垃圾分别转运。其中湿垃圾,一部分被运至大田山堆肥或被运至兴丰填埋场填埋沼气发电,另一些净度高的湿垃圾则给嘉博文公司制饲料、肥料;而干垃圾,则运至李坑焚烧发电厂焚烧,或运至兴丰填埋场填埋。对于有害垃圾,在集中后统一交专门部门处理。
“三三四”奖励机制
广卫街环卫站将回收资源后的收益(除去成本),按照“三三四”的比例,分别用于奖励居民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补贴环卫工人和推广垃圾分类活动基金。
此前不久,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在考察该试点时表示,“三三四”可以改成“三四三”,加大对环卫工人的补贴。
■采写:郭小为 实习生 罗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